中国牵头制定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推动银发经济新发展
时间:2025-03-04 06:20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智慧养老已成为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了由中国主导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这一标志性的标准将为养老机器人行业的规范发展,以及全球银发经济的蓬勃壮大注入新的动力。
标准的背景与意义
根据数据显示,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1亿。面对这一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各国亟需发展智能科技与服务,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和生活需求。而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创新实践,不仅展现了国家在全球创新链中的积极作用,更为全球提供了重要的公共产品。
在这一标准的框架下,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养老机器人将被细分为健康与安全支持、生活辅助、移动性支持、数据管理等多种功能。这意味着,未来的养老机器人将提供更为个性化和综合性的服务体验,确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便利。
从跟跑到领跑,展现中国智慧
此次国际标准的发布,是中国在智慧经济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以及品牌影响力上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行”再到“领跑”的转变。专家指出,这一成果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胜利,更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重要体现。该标准为中国的智能产品“走出去”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
在推动智慧养老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注重将科技与实际场景相结合。标准所提倡的具体技术和场景应用,如基于视觉成像的智慧养老社区、利用行为大数据进行的智慧作息管理等,都是通过深度的市场调研与技术探索,推出的创新服务模式。这些举措使得养老服务不再是单一的产品输出,而是结合远程医疗、情感关怀等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全面覆盖陪伴、护理、康复等需求。
经济要素转型与技术应用
除了推动养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国际标准的制定还深层次地促进了经济要素的转型。随着养老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劳动要素的重心也逐渐从传统的中间产品转向服务和知识密集型的最终产品。这种转变意味着,在新经济形态下,传统的资源可以通过制度创新与科技手段得到更高的价值创造。
这一趋势不仅为银发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更是提升了社会整体的运行效率。养老机器人与各类智能化服务的结合,将极大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的整体韧性。
未来展望与建议
展望未来,国际标准的实施必将为全球银发经济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专家倡议,各国应围绕高效、便利、精准的公共服务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普惠”经济发展模式。借助数智技术的力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银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其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与服务创新方面的努力,以及国际标准的引导作用,将助力中国在全球养老产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因此,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大对活动的重视与投资,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的出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发展,更是国家软实力与创新能力的体现。通过这一标准,推动国际合作与民生改善,中国必将在全球银发经济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