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深圳医院成功应用AI大模型 深化智慧医疗服务
时间:2025-03-03 17:30
小编:小世评选
深圳商报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港深医信
在数字医疗技术不断加速发展的今天,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再次走在了行业前沿。近日,该医院资讯科技部联合多个临床科室成功部署并应用了Deepseek系列大模型,涵盖了体检报告翻译、临床报告审阅及医疗问答等多个场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临床效果。
中英文翻译的智能化——让健康信息无国界
为了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港大深圳医院的信息科技部与健康管理科在2025年新年前共同完成了Deepseek V3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主要用于体检报告的高效中英文翻译。这款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语言生成模型,具备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经过定制化训练,Deepseek V3不仅能够精准理解医学术语,还有能力基于上下文提供高质量的双语翻译。
过去,人工翻译一份复杂的体检报告常常需要耗费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借助Deepseek V3的强大能力,这一过程仅需几分钟便可完成,且准确率极高。自上线以来,该功能已为数百名患者提供了服务,受到了广泛好评。无论是外籍患者还是本地居民,都对这种快速、便捷的多语言支持赞不绝口。该模式不仅节省了医院的人力资源,更有效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进而提升了整体就医体验。
临床辅助决策AI——赋能医生工作流
如果说Deepseek V3的应用标志着医院在行政管理层面的一次智能化突破,Deepseek R1的引入则将人工智能的应用扩展至临床核心领域。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验室(AIBD Lab)率先在其算力DeepBay上部署Deepseek R1大模型。该模型于春节后迅速开展测试并于2月15日正式上线。在其优雅流畅的界面和配合医院形象的设计下,Deepseek R1在上线后运行稳定,日均查询量达数千次。
Deepseek R1以其出色的推理能力和广泛的知识覆盖面,尤其适合解决复杂的专业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型被用来协助医生进行病历分析、影像解读以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骨科医学中心主任杜启峻教授分享道:“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面临着大量的病例和影像数据。有了Deepseek R1的帮助,我们不仅可以更快获取相关信息,还能接受到有参考价值的建议。这显著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使我们有更多精力去关注患者的沟通与服务。”
安全与标准化——引领行业发展
对于大语言模型(LLM)的潜在风险,港大深圳医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北京协和医院、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和数据管理中心等多家领先医疗机构,共同向主管部门递交了《使用大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工具开展医疗服务的规范》的地方标准建议书。该提案旨在倡导临床部署中的开放性、安全性和“白盒”原则,系统地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为行业提供示范。
科技引领未来——打造智慧医疗新标杆
从体检报告翻译到临床辅助决策,Deepseek系列大模型的成功应用,不仅仅是港大深圳医院智能医疗探索的一部分,更是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应用的巨大潜力。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张文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创新尝试,探索更多AI技术落地的可能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该院同时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保持高度重视。所有部署的大模型都经过严格筛选和本地化改造,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监督机制,定期评估系统运行情况,以保障患者权益不受到侵害。
展望未来,港大深圳医院计划继续优化现有的AI应用,并将其拓展至远程诊疗、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努力打造智慧医疗的新标杆。透过不断深化的技术应用和服务优化,港大深圳医院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医疗服务,以实现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模式的进一步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