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发布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 至2027年力争实现千亿级产业集群
时间:2025-03-01 15:2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要加速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该计划的目标是在2027年底之前,突破百项关键技术,推出超过10种国际领先的软硬件产品,为发展新时代的人工智能产业开辟新的赛道,实现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构建。
行动计划中强调,具身智能作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路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前沿领域,未来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北京市现有人工智能企业已经达到约2400家,占全国的约四成,其中独角兽企业36家,这些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预计到2024年,市内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提前完成既定的发展目标。
计划的实施重点在于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攻关与产业链的建设,围绕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大模型构建、运动控制、核心零部件以及智能芯片等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的产学研合作攻关。通过建设一批前沿研究,聚焦高质量数据提供、核心零部件中试服务以及将模拟环境向真实场景转化的技术难题,推动技术的快速应用落地。
为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苏国斌表示:“我们已形成‘大脑-小脑-本体’的协同创新技术路径,当前正处于从实验室研发向大规模应用转化的关键阶段。”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核心在于高性能的智能芯片,行动计划中明确了将开发出具备高算力和高带宽的整机控制芯片,以支撑各类具身智能系统的应用与开发。
在推动机器人相关应用场景方面,《行动计划》建议中央企业在例如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工业焊接、零售等领域开放一批应用场景,以促进技术开发方与场景方的紧密合作,加速数据的积累,提升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具体应用领域的执行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分拣、装配、包装质检等复杂任务的自动化,还能够有效替代危险、重复以及繁重的工作岗位,提升生产效率。
面向未来的生活和社会服务领域,《行动计划》也提出了相应的战略部署。针对家庭服务、养老护理、医疗健康等人机共生的环境,行动计划强调必须在安全性、友好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建立深度的信任机制,探索自主任务发现与规划机制,打造人机互信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同时,计划中提到将开展相关的技术攻关,推出个性化服务解决方案,包括情感陪伴、健康监测与家务处理等多元化的应用。
北京市还将整合资源,通过设立总规模达1000亿元的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具身智能和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发展,以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关键技术的早期投资力度。通过建立高效的科技金融生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并促进具身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来看,北京市的《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具有极大的前瞻性和务实性,它不仅为未来五年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构建了产业生态,还强调了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预计在2027年将实现一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北京市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更强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