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十八届人大会议:科技创新驱动打造“创新创造之城
时间:2025-02-27 13:5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期,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召开。此次会议聚焦科技创新,强调通过科技驱动转型升级,以建设“创新创造之城”为目标。在会场内,各种高科技展品纷纷吸引了与会代表的目光,展现了成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丰硕成果。
会议上,现场展出了多款“成都造”的科技产品,包括可以与人灵活互动的人形机器人“鸿鹄”,以及时尚酷炫的智能机器狗“灵瞳”。同时,外籍嘉宾通过智能眼镜成功与周围人沟通,展现了成都在科技普及方面的成就。这些科技成果让与会代表们感受到成都对科技的高重视程度,进一步提振了大家对成都未来发展的信心。
成都市的《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成都的GDP目标将达到2.3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7%。这样的成就背后,得益于成都持续性的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全社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已经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球创新指数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六连升,显示出成都强大的创新动力。
成都是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随着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优化,新的产业赛道也应运而生。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核能等行业正在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批集群。成都还在积极推进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的发展,标志着其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不断突破。
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成都期望通过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各类新产业的发展。市人大代表指出,成都在核能产业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该领域的科研机构如西南物理研究院等都已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在聚变技术研发方面,成都已成为产业创新的重要重镇。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成都有着强大的生态基础。数据显示,2023年有多款人工智能大模型成功备案,推动了智能机器人等产业的迅猛发展。未来几年,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千亿级别,多个创新项目也将陆续落地,推动城市的智慧治理和公共服务效率的升级。
除此之外,成都市还将在各类创新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科创生态的多元化发展。例如,成都的科创生态岛和数字文创园已成为本地企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各类科技资源在这里的集合,将有利于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因此,不仅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得以提升,成都市的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将不断增强。
在此基础上,成都市明确提出了“科技助理”和“科技顾问”的制度,引导更多专业人才融入各类企业,促进科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成都将为创业者和创新团队提供更为丰富的支持和帮助,为“创新创造之城”奠定坚实基础。
,成都市未来的发展不仅在于已经取得的科技成果,更在于全面优化基础创新生态,培育出更为健全的创新土壤,使每一个创业点子都有机会审视和实现。通过加强供需匹配、调动各方资源和鼓励创新,未来的成都将真正展现出一座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面貌。
成都以实际行动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力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把握时代机遇,成为以创新为动力的现代化大都市。通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都市势必将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起“创新创造之城”的典范,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