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for Life Science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
时间:2025-02-26 17:50
小编:小世评选
2025年2月23日,“AI for Life Science研讨会”在成都市的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及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联合主办,汇聚了来自十余个机构的四十余名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专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前沿挑战与机遇。
开幕致辞强调AI对生命科学的重要性
会议由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光春开幕,他强调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生命科学研究带来的新机遇。他指出,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AI for Life Science"已成为一种新的科研范式,为提升人类健康水平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方法。罗校长呼吁大家聚焦在生命科学领域如何有效地运用AI技术,促进学术研究的跨界融合与产业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在致辞中也提到学校在信息技术及智能医疗领域的科研成就。他强调,当前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只有主动吸收和掌握AI技术,才能够在未来的科研和产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胡俊校长提到,本次会议的时机恰到好处,将为推动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创造良好条件。
多方专家分享前沿研究与应用
会议设有12场邀请报告和10场交流报告,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生命科学建模、AI在科学研究的具体实例等。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提出,AI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大幅降低科学创新的成本,提高效率,开启科学研究的新篇章。中国科学院院士汤超指出了当前“AI for Life Science”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有效整合多层次数据、应对生命系统的动态变化,以及如何建立针对生命体的全新模型架构。
北京大学成都研究院与成都高新区共同推出的“AI+生命科学大设施”计划,旨在通过细胞层面的深入研究,构建生命全尺度的多模态科学基础设施。这一基础设施将为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提供支撑,打破传统生物医药研究的局限,助力行业的变革。
促进跨学科合作是关键
中国移动集团的首席科学家冯俊兰在会议中则指出,要实现“AI for Science”所需的广泛合作,仅依靠单个团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当前需要形成新的合作模式,以便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科学研究。
会议的研讨环节中,专家们围绕“脑老化及其干预”等焦点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方法论支持。在主题讨论中,来自各学术机构的学者们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模型新算法与新应用,揭示了AI在推动生物医学领域进步中的巨大潜力。
青年学生的参与与关心
在圆桌论坛中,年轻学子们积极提问,探讨人工智能发展对未来职业的影响。在回答关于AI可能带来的职业替代问题时,多位专家给予了鼓励,鼓励年轻研究者敢于接受AI时代的挑战,注重跨学科交叉研究,以增进个人综合素质。
汤超院士特别鼓励年轻科研人员应用批判性思维进行科学探索,做有意义的工作,深度参与到这场科技与产业变革中,体现了对未来科研发展方向的思考与寄望。
展望未来的合作与发展
闭幕致辞中,来鲁华教授道,本次研讨会不仅为“AI for Life Science”提供了合作的契机,也为参与者开启了新的思维视角。与会者一致表示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通过合作与技术的融汇,创作出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科研成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AI在生命科学的潜力与挑战并存。此次研讨会有效推动了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尤其是在成渝地区,未来将通过“AI for Life Science”的研究,推动相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各方期待进一步深化合作模式,通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布局,共同培育出新一代“AI for Life Science”创新人才,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转型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