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 力争2025年实现产业化突破
时间:2025-02-26 06:40
小编:小世评选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全球各地的产业转型正在加速。而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科技高地,成都正主动融入这场变革,逐步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随着春节档电影《哪吒2》热映,以及春晚上的人形机器人精彩表演引发的广泛关注,成都已经明确将人形机器人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力求在2025年实现显著的产业化突破。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睿睿在市政协会议上表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将成为继DeepSeek之后的第二个创新点。”春节档电影《哪吒2》的成功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与场景融合的契机。张睿睿提到,通过与“哪吒”这一知名文化IP结合,可以在文旅和创意产业上寻求突破。例如,开发交互式的“哪吒”语音机器人,让其能够在景区内担任导览员或进行文化表演,这样不仅能增强本土文化的输出,也能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落地提供有效的验证。
聚焦核心技术的研发
与业界许多企业目前集中在机器人肢体灵活性以及运动控制的研究不同,成都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选择了将效率与效能并重,把突破口聚焦在机器人的“大脑”技术上。张睿睿表示:“人形机器人与传统机器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具备强可以进行自主推理与决策。”借助模型小型化技术,成都的团队显著降低了对算力的需求,使机器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指令,广泛适用在养老、医疗等高频场景中。
他进一步指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价值正在逐渐显现,模型小型化的实现,使得研发的成本降低,预示着该领域有望迎来更为广泛的应用。未来,这些机器人有望从表演的舞台走进家庭,充当生活助手,实现从“秀场明星”到“实用工具”的转变。
成就与展望
自2024年以来,成都的人形机器人团队在“视觉模仿学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技术突破。5月份,团队推出了国内首个基于视觉扩散架构的人形机器人任务生成模型——R-DDPRM,这一创新在行业内引发了极大的反响。随后,8月发布的机器人多模态模型RRMM和双臂协作系统RTACS,标志着成都在多模态应用方面的全国领先地位。到10月,该团队推出了全球第三款配备“最强大脑”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并在11月发布了基于扩散架构的高速推理模型R-DDIRM。这些成就不仅显示了成都在“视觉模仿学习”和“多模态交互”等领先技术领域的实力,更为未来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张睿睿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他认为应该通过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核心技术攻关中的融资困境,从而培育本土的龙头企业。他还强调了场景开放的重要性,希望成都能够在工业检测、智慧养老院、医院导诊等领域优先试点人形机器人的应用,以加速成果的现实转化。
张睿睿的观点引发了与会者的深思,他指出,国内一些机器人企业曾因融资问题濒临停滞,但最终在的支持下成功突破。这样的案例表明,“政策护航+市场驱动”的双重价值,是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增加,人形机器人行业在未来将迎来新的突破与发展机遇。成都作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创新高地,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先进的技术积累以及良好的政策环境,有望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推动者。确立了目标的成都产业界,正朝着实现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突破的宏伟愿景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