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CEO黄仁勋回应DeepSeek影响:AI需求依旧旺盛,深化训练更为重要
时间:2025-02-24 11:10
小编:小世评选
在激烈的AI市场竞争中,英伟达的CEO黄仁勋近日针对DeepSeek的影响发表了一番重要言论。这位科技界领军人物在2月21日的访谈中首次详细回应了外界关心的DeepSeek是否对英伟达构成利好,以及当前AI市场的真实需求。
从市场反应看AI发展现状
DeepSeek最近推出的开源推理模型R1在低算力成本的情况下展现出与OpenAI等闭源模型相当的性能,这一创新一度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包括英伟达在内的许多大型AI公司面临着股价波动及投资者对未来需求的担忧。尤其是在R1发布后,英伟达的股价曾一度遭遇重挫,投资者对股市泡沫的担忧造成了市值的剧烈波动。
黄仁勋在访谈中表示,“市场对于DeepSeek R1的反应并未准确反映AI发展形势的真实状况。”他强调,相较于“AI到头了”的悲观论调,实际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黄仁勋指出,很多人误解了AI模型的工作流程,他们认为只需完成预训练即可进入推理阶段,但这一理解相当片面。
重新定义AI训练的正确顺序
针对这一误区,黄仁勋深入分析了AI训练的过程。他详细解释了预训练和后训练(post training)的不同。他表示,预训练阶段固然重要,但后训练阶段更为关键。在后训练阶段,模型需要利用已经获得的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涉及多个学习范式,是计算强度极大的阶段。因此,AI系统的计算需求会因后训练而显著增加,而不仅仅局限于预训练。
黄仁勋进一步提到了“第三条缩放定律”(scaling law):推理的有效性与思考量成正比,越多的推理要求意味着模型将需要更多的计算,进而推动对高性能GPU的需求增加。其实,正是后训练的计算需求让整个AI领域在过去五年里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
DeepSeek的创新如何影响市场生态
DeepSeek的模型R1被视为一种能够降低AI运算成本的创新方案,这的确会对行业传统的高算力依赖模式形成挑战。黄仁勋认为,这一创新未必会削弱英伟达的市场地位。相反,他坚信,DeepSeek的出现将激励更多中小企业迈入AI市场,而这些新企业同样需要英伟达的GPU与高性能网络来支撑它们的应用和产品。因此,长远来看,AI行业整体对英伟达芯片的需求可能会因市场的扩展而增大。
市场的波动与未来展望
尽管在DeepSeek发布后的短期内市场对英伟达表现出了一定的恐慌情绪,但随着理解的深入,大家逐渐认识到,DeepSeek的技术优势将能够促进更多创新与应用,反而可能为英伟达带来更多机遇。股市的震荡回升便是这种转变的体现。
进入2025年,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尤其是在各行各业大规模采用AI解决方案的背景下,市场对算力的需求将呈现出新的增长曲线。黄仁勋表示,在这种新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应重新审视AI的未来,他们会发现,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算力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市场对于英伟达未来的需求能否持续,最终还将取决于即将公布的财报。该财报将展示出在DeepSeek问世后的具体表现指标,届时市场将能更清晰地看待英伟达在这一新环境下的市场动态。
随着AI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黄仁勋坚信英伟达将继续在这一领域保持领先优势,推动整个行业向前迈进。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把握技术演进带来的机遇,以及如何为客户提供最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未来的AI市场,将更加依赖于高性能计算能力及深度学习技术,而英伟达正是这一潮流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