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安全网络呼之欲出 布莱切利峰会达成28国共识
时间:2025-02-22 05:3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对人类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革命性变化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安全风险,这些风险自两百多年前玛丽·雪莱在《弗兰肯斯坦》中所表达的警示,直到阿西莫夫在《我,机器人》中提出的伦理问题,逐渐被公众和各国所重视。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安全合作已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
2023年11月,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在英国布莱切利园举行,来自28个国家及欧盟的代表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布莱切利人工智能安全宣言》。这一宣言标志着各国对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的共识,也是层面在这一议题上最广泛的合作成果。为了实现这一共识,各国和科技界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广泛沟通,以便在这个高度不确定的话题上找到共同的语言。
随着英国和美国相继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其他国家的代表对如何在这一新兴领域与先行者对接感到困惑。是否真需“选边站”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我有幸主持了主题为“前沿人工智能不可预知进展带来的风险”的圆桌研讨会。在环节中,我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要应对全球范围内面对的人工智能安全挑战,各国应创建自己的安全机构,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跨国界的人工智能安全协作网络,以便共同面对不可预知的技术进展和潜在风险。我希望未来的会议能有更多国家参会,共同构建一个包容而有效的安全网络。
峰会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已有十多个国家成立了各自的人工智能安全专门机构,而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人工智能峰会上,国际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网络也正式成立,不幸的是,中国未能参与其中。这种缺乏包容性的问题在后续的会议中并未得到改善,直到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参与国的数量才达到了80个,显示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尽管布莱切利峰会标志着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协作的开始,但所形成的安全机构网络却并未涵盖所有国家,尤其是中国也被排除在外。对此,我在首尔的部长论坛中表达了我的不满,并呼吁要建立一个符合各国需求的安全框架。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迅速,相关机构的多样性和协同能力也日益增强,因此,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安全协作网络显得尤为重要,以促进国内外机构的互联与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观点并非缺乏支持。来自中国的专家和学者在国际场合上积极发声,对全球合作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在2024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和赞比亚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上,我作为学者代表首次正式宣布成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旨在促进多方的合作与交流。
在首尔峰会期间,除了关注安全承诺的落实,还取得了企业间自愿承诺的积极进展,聚集了20家来自多国的领先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制定安全框架和标准,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并降低潜在风险。中国的知名企业也参与了这一倡议,显示出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中的积极参与。
总体而言,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全球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应对潜在安全风险和伦理挑战方面,各国应当打破壁垒,通过建立包容性的国际合作网络,共同探讨和解决人工智能带来的诸多问题。未来,我们期待与更多的国家携手,共同开创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人工智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