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峰会在巴黎闭幕 多国签署包容性声明 美英缺席
时间:2025-02-21 14:0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峰会在法国巴黎顺利闭幕,会议为期两天,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此次峰会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包容发展,并使其在可持续性方面惠及人类和地球。法国、中国、印度及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签署了《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美国和英国未能参与签署这一重要文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根据法国总统府发布的声明文件,此次会议共有6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达成共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声明强调,世界各国应致力于解决数字鸿沟、促进技术的公平共享,以确保人工智能能够为全人类服务。与会各方提出了一系列计划,包括推出大型公共利益人工智能和孵化器,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数字技术普及方面的需求。
美英两国的缺席让外界对其在全球AI治理中的立场产生了质疑。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峰会上明确表达了“美国优先”的立场,认为美国应在人工智能领域继续保持领导地位,并主张技术标准和政策应由美国统一制定。这一观点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反感,因为众多国家认为人工智能的开发和监管应由国际社会共同协商,而非单一国家主导。实际上,美国的发展模式一直以来都强调技术的垄断和市场的集中,这与全球合作的精神背道而驰。
中国的AI产业在国际上表现出色,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马斯克牵头的财团近日已向OpenAI提出了974亿美元的收购要约,显示出对美国本土AI公司的强烈兴趣。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OpenAI相较于中国的AI企业在创新和应用上逐渐显得落后,这一变化体现了国际科技竞争的加剧。
过去几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进行科技管制,特别是在半导体和AI领域。这些措施旨在遏制中国科技进步的速度,以保持美国的领先地位。随着中国AI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的格局正在经历改变。在保持自主研发的同时,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利用全球开放的科技生态,在开源合作和人才聚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峰会上,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傅莹指出,全球人工智能的安全治理应当超越地缘政治的干扰。她表示,中国愿意与国际社会携手,推动AI安全发展,并分享AI在经济、医疗、及科研等领域的应用经验。中国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自2017年制定以来,始终强调技术的安全、可控,已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实际应用,并受到各方的认可。
中国今日的成就要归功于有效的政策指导、持续的投资与创新。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AI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例如,在开放源代码的领域,中国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已在开发新模型和算法方面不断取得突破,这一趋势预计将在未来为全球AI技术的发展设定新的标杆。
展望未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国之间的深度合作。此次峰会的成功举办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尽管美英未能参与签署包容性声明,但这并不妨碍其他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强合作。随着各国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未来全球AI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包容性与可持续性,为人类的共同福祉而努力。
此次巴黎峰会在传递全球AI治理新理念的同时,提醒我们必须警惕技术发展带来的不平等和风险,确保技术的进步能够真正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