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两会聚焦机器人产业发展,多位委员建言策略出台
时间:2025-02-21 08:10
小编:小世评选
在2023年哈尔滨两会期间,“机器人”这一主题成为提案的高频词汇,充分反映出与会委员们对机器人产业的关注与重视。哈尔滨作为一个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的城市,具备了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天然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多位政协委员在会上积极建言,提出一系列发展策略,以期推动哈尔滨机器人产业的进一步壮大。
政协委员咸伯居在发言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融合,机器人将具备更加自然的对话能力,并且随着硬件成本的逐步下降,该行业的商业化进程将加速。同时,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以及消费升级等趋势,进一步推动了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应用场景的增加,智能机器人必将成为未来的大众消费热点。他强调,哈尔滨应瞄准这一消费趋势,抢占行业发展先机。
针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咸伯居建议构建区域产业链生态,充分发挥技术、投资和应用场景等优势,积极引进机器人产业的核心企业。他提到推进补链工程与强链计划,支持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与博实自动化等企业紧密联手本地装备制造商,形成“核心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的完整垂直链条,并创建具有自主品牌。他还提议提升金融创新的支持力度,省市联动成立规模达50亿元的机器人产业基金,以资助落户哈尔滨的核心企业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甚至设立针对机器人及相关产业的专项贷款渠道。
同样关注智能机器人发展的还有政协委员王亚杰,他指出,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经历了爆发性创新,特别是人工智能赋能机器人技术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他建议哈尔滨市构建完善的产业链,通过各类科技计划,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发挥自身科研优势,重点发展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与关键技术,实现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自主可控,从而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他还提到吸引省外有实力的机器人企业落户哈尔滨,加快形成自主可控的机器人产业链,并通过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建立技术联盟,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背景下,一些低技能岗位面临被取代的风险,尤其是对大龄劳动者的就业造成了影响。对此,政协委员程立华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特别是数字素养与技能,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与资源,促进教育、与就业的为一体;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制度,以适应行业变化。第二,增强现代产业体系与就业的协同性,抓住数字转型中的新岗位,通过鼓励社区开发智能居家养老等灵活岗位,为大龄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兼顾家庭与工作的机会。第三,建立一套从供需信息挖掘到职业技能的全流程促就业机制,利用大数据形成的就业数据,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技能。,推荐建立再就业精准对接服务机制,建设数字化对接服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岗位的智能推荐与人岗精准匹配。
哈尔滨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具备丰富的资源与技术基础,同时面临着重要的市场机遇。随着政协委员们针对产业发展的积极提案,未来哈尔滨的机器人产业有望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据更强的竞争地位。各界需加强合作,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拓展和科技创新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提供强劲动力。这样,哈尔滨不仅能够在新兴产业中抢占先机,也将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而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