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大脑的奇妙与AI时代的挑战:科学家探讨数字生活对人脑的影响

大脑的奇妙与AI时代的挑战:科学家探讨数字生活对人脑的影响

时间:2025-02-20 19:40

小编:小世评选

大脑,这个拥有复杂多样结构和功能的器官,始终令人感到神秘与惊奇。尽管科学界对大脑的研究已持续了数个世纪,仍然难以完全揭示它的可塑性及其极限。有时候,我们与自身的大脑之间仿佛是最熟悉但又最陌生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AI)飞速崛起的今天,数字生活方式的普及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人类最根本的生理器官。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接触的活动是什么?是否无一例外地被那些需要迅速浏览和反馈的数字产品所占据?调研显示,现代人的日常活动中,短视频的观看和社交媒体的互动已经成为首要的精神消费项目。舆论界亦不时传出声音,劝告公众“减少手机使用”、“避免碎片化阅读”等,似乎在警告我们,过于依赖这些数字工具会对大脑健康造成威胁,有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缺乏等问题,甚至有人称之为“脑腐”(

ain rot)。

“脑腐”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文献中,被用来批评社会倾向于简单化复杂思想。时至今日,这个词重新回归并被广泛传播,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这一术语的使用频率比前一年增长了惊人比例,这也反映了社会对数字内容消费方式日益增长的焦虑与担忧。

科学研究的角度似乎并未完全对此达成共识。比如,普林斯顿大学的团队早在2010年便发现,在观看视频时,参与者的大脑活动能够高度一致,显示出影像刺激对大脑复杂认知功能的调动。而浙江大学在2021年的研究显示,观看短视频不仅激活了特定大脑区域,而且并未对大脑的结构产生明显负面影响。频繁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脑结构的变化吗?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杨雄里指出,虽然这样的实验很难精确界定影响程度,但个体的差异和复杂的环境因素使得对大脑变化的科学论证相当复杂,任何简单归纳都可能过于片面。

在讨论如何“善待大脑”时,牛津大学的研究表明,屏幕时间并未对儿童的“功能连接性”产生负面影响。反而,拥有网络设备的儿童在自我幸福感的各类评估中表现更佳。这让我们开始思考,数字工具并非单纯的负担,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

如何科学使用大脑,保护其健康?杨雄里强调,一个重要的理念是“过犹不及”。对于任何精神活动,适度至关重要。过度依赖某种活动,甚至是经典文化形式如古典音乐,都会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而短小精悍的阅读形式,即使在一定程度上看似缺乏深度,但若适度把控,也未必没有积极的意义。

在AI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对人脑的挑战又该如何迎接?随着智能工具的飞速发展,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人类的学习和思维模式将如何调整以适应这个新环境?在与记者的对话中,杨雄里提出,AI的存在可能会使我们减少对某些传统知识的死记硬背,教育内容和评估方式必然会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重塑。

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很多曾被视为人类特有的认知任务正逐渐被机器取代。杨教授分享了他使用AI翻译的经历,认为一些依赖于低层次记忆和重复的工作将被智能化工具所替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更明确地认识到真正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展望未来时,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智能的问题,杨雄里也发出了警示。尽管他曾坚定认为人类的大脑思维是无可替代的,但在看到人工智能的迅猛进步后,他开始修正自己的观点,认为AI确实存在超越人类智力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与知识的互动方式,也让我们在思考如何使用大脑的同时,重新审视它在数字时代的角色。如何在保护大脑健康的同时,灵活运用智能工具,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新时代亟待解答的课题。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