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发布新政策,力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规模达1000亿元
时间:2025-02-20 17:00
小编:小世评选
日前,武汉市人民公布了新一轮的政策措施,旨在推动本地人工智能(AI)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该政策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武汉市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强化武汉市在全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
根据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人工智能处的主要负责人的介绍,武汉已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性意义的政策和项目。例如,武汉光谷是中国首个区域性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的发布地;作为大陆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已建成了全国首个大型社会模拟器。同时,武汉市也成为了中国首个允许智能网联汽车跨越长江进行测试的城市。
武汉市的《措施》从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多个方面,给予AI产业发展“真金白银”的支持,以加快构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近年来,武汉的AI产业发展呈现出迅猛的势头,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目前,武汉市已经聚集了1000多家从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企业,核心产业的规模已经超过500亿元,相关产业的规模也突破了5000亿元,创新指数在全国名列前茅。
在众多企业中,武汉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AI企业,如黑芝麻、奋进智能、兰丁智能等,不少企业也在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后者凭借低算力需求和高性能特性,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迄今,已有超过20家企业表示将DeepSeek技术集成到自身业务中,涵盖智能驾驶、智能穿戴、网络安全、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例如,东风汽车日前宣布已经完成DeepSeek全系列模型的接入,旗下的多款品牌车型将承载这一技术,从而提升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
政策支持方面,自2023年以来,武汉市加强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力度。具体措施包括发布《武汉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与《武汉市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及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根据规划,到2025年,武汉市计划实现超过400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落地,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同时高性能算力将超过4.5EFLOPS,其中智算算力将超过4.1EFLOPS,超算算力则达到0.4EFLOPS。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武汉市在现有的人工智能计算和超算中心基础上,不断建设新的智算中心,包括武汉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武汉)、中国电信中部智算中心,以及网络安全基地智算中心等。武汉算力公共服务作为华中地区首个城市级算力服务,已接入14个算力供给品牌,提供92万核的通算资源、86P的超算资源,以及4226P的智算资源,确保了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算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市在大数据流通和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去年,武汉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数据流通利用建设试点示范城市,正在积极推进“汉数通”等多个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建设。截至目前,武汉已拥有52家重要数据标注企业,总体从业人员约1万人,该人才储备为该市人工智能产业的未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新兴的沉浸式娱乐项目也在武汉不断推陈出新。以“新春限定”的泰坦尼克号“遗落的船奇”VR探索体验为例,该项目是由法国虚拟现实先锋Eclipso与Small Creative联手打造,并于近期在武汉与伦敦同步首发,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互动体验。这进一步展示了武汉在文化创意和技术融合方面的潜力。
武汉市通过不断创新政策、集聚优秀企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正全力以赴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武汉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望未来,武汉市有望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更大的成果,实现千亿规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