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掀起人工智能热潮,新技术产品加速市场应用
时间:2025-02-17 12:50
小编:小世评选
最近,随着国产DeepSeek大模型的推出,成都以及整个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AI)热潮。无论是医疗、交通还是服务领域,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拥抱这一新兴技术,开展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抢滩登陆战”。笔者在成都的调研中发现,智能硬件企业忙得不可开交,市场对于AI应用的需求日益增强。
在成都市的一家智能硬件研发,记者近距离观摩了一台人形机器人的调试过程。该机器人的内部结构复杂而精密,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细致的组装和调试。这家企业已经开设了十多条生产线,面临着来自智慧医疗、智能交通和服务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的多项研发任务。工作人员表示,春节后每周都有新的项目进驻进行成果转化,近期即将投放市场的AI视觉识别交通摄像头,正是多年来技术积累的结晶。根据产品订单计划,目前已经排到了2023年第三季度,而AI产品在其中所占比例显著上升,预计将超过一半,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至2款。
几公里之外,成都科创生态岛迅速成为西南地区创新企业聚集的热土。据统计,注册的科创企业已接近千家。在这里,数字孪生技术使得管理变得可视化,机器人则为访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走进一家机器人研发公司,仿佛置身于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工程师们在测试各种机器人技术,包括机械臂的分拣能力和双轮足机器人的攀爬能力。正在研发的五指灵巧手和农业机器人也正在加班加点地测试中。进入4月和5月,公司计划推出一系列新型机器人产品,以满足家庭和农业领域的需求。
在另一家专注于AI大模型的公司,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激烈的头脑风暴。这次讨论的重点是开发一种空间智能技术,使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对周围环境进行理解和认知,从而推动实际应用的落地。这种新技术的成熟,有望为多个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成都已经建设了60多个与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相关的创新,预计到2024年,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年增长率达到39%。在成都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工作专班,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专班制定了细致的工作计划,每周举行多次企业诉求对接和问题分析会议,力争在条条框框内解决问题。
在这份计划中,40多项人工智能应用项目正如火如荼展开,特别是在工业、商务、教育和医疗等领域。成都的目标是将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提升至1300亿,促进经济的全面提升。
成都是仅仅其中的一部分。全国范围内,其他城市也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期,广东东莞市便发布了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政策,迅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当期,一家当地科技公司正在加紧研发一款智能分拣机器人,通过自主研发的控制,为机器人提供了“AI大脑”,使其具备了自动识别不同货物的能力。
而在河南省,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增强各行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一家新材料企业已成功地引入安全生产大模型,应用简单的手机操作便可实现多维度的安全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工厂的运行效率。跨境电商生态也在快速拥抱AI技术,数据显示,春节后的订单量增长了50%。浙江义乌的一家包装制品厂甚至在海外订单接连不断的情况下,依赖于AI技术完成了从订单管理到员工的全流程。
各地不约而同地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借助技术创新,资源整合,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北京持续强化高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上海则在金融与制造业中深化AI应用,深圳和杭州在大模型以及智能硬件方面各有成就。这些举措将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助力中国在全球技术竞争中站稳脚跟。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将成为常态,成都以及全国各地的企业正以不懈的努力推动着这一波技术革新,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