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拒签AI峰会宣言,58国强调人工智能多样性与合作必要性
时间:2025-02-14 03:10
小编:小世评选
2023年11月11日,法国巴黎的人工智能(AI)行动峰会落下帷幕,然而备受瞩目的联合宣言却因美国和英国的拒签而显得有些波澜。此次峰会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58个国家以及欧盟和非洲联合执行委员会等组织参与了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全球对人工智能合作与发展的日益关注。宣言重申了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呼吁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社会。
在此次会议上,签署国家达成共识,强调加强人工智能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包容性,确保其发展在尊重人权、伦理、安全和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他们指出,消除社会不平等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至关重要,反映出各国对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平衡发展的迫切需求。
美国和英国拒绝签署宣言的举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副总统万斯代表特朗普出席并发表演讲,他提到对人工智能的过度限制可能会妨碍创新,强调“以增长为导向的人工智能政策”应优先于安全。而他在演讲过程中并未听取其他发言者,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发言,随即离开了会场,显示出对宣言内容的不满。
对此,英国也发表了简短声明,表示因国家安全和全球治理的担忧而未能在联合宣言中签字。这引起了英国国内的质疑,并有观察家指出,英国此举可能会削弱其在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影响力。尽管英国主办了首届人工智能稳定性峰会,但此次缺席的决定令人意外。英国首相办公室试图解释称,这一决定并未受到特朗普影响,相反应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在这次峰会中对人工智能的态度表现出了与美国截然不同的基调。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演讲中强调,欧盟将动用2000亿欧元的公共和民间资本来推动人工智能的开发,显示出追赶引领市场的决心。这一立场不仅是对美国和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主导地位的回应,同时也反映了欧洲在全球技术竞争中寻求自主的努力。
此次峰会还与会各国共同呼吁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国际合作,强调全球范围内在安全、人权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反省和共识。此呼吁不仅反映了对现有技术掌控与伦理风险的担忧,也促进了未来更合理的全球技术框架的建立。与会的国家通过这个宣言,清晰地传递出对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发展的态度和方向。
展望未来,第下一届人工智能峰会将于明年在印度举行。这将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刻,各国在峰会中交流彼此的经验与挑战,寻求在人工智能领域内的合作与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其影响力和应用场景广泛,这使得全球对于人工智能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的讨论愈发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58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宣言不仅是对人工智能多样性和合作必要性的明确表达,也是对未来潜在挑战的前瞻性布局。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只有通过合作和包容的方式,才能在科技快速进步的时代,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这场峰会的重要性及其后续影响,势必将引发新一轮关于全球科技治理和国际合作的深思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