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计划到2027年实现文化科技融合新标杆,贵州和安徽积极探索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应用
时间:2025-02-05 17:10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文化和科技的结合变得愈加重要。北京市在这方面再度取得了新的突破,发布《行动计划》,计划到2027年实现文化科技融合的新标杆。这一计划将推动北京市在文化科技领域的全面升级,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发展。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7年,北京市将致力于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以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具体计划包括进行5项以上重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同时打造10个以上的科技赋能文化应用场景,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北京市还将建设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为相关企业和项目提供支持。
在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北京市不仅着眼于技术的提升,更注重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提升。例如,在智能化改造方面,市将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资,通过引入智能设备和互动技术,提升观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同时,依托O2O(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模式,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结合,让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触及到优质文化资源。
贵州和安徽两省也在各自的领域积极探索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努力推动相应技术的落地与发展。
贵州省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4年该省的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了11.5%的增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所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已达到2.7%,同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贵州省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不断努力。贵阳作为省会,正在积极尝试利用数字技术来增强旅游景区的体验力度。通过3D渲染和全息成像等先进技术,贵阳正为游客提供虚拟游览的全新体验,尤其是在甲秀楼和青岩古镇等历史文化景点的结合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其中特色的人文体验场景的探索,正是贵州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点之一。通过运用AI(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技术,贵阳希望能够创造出多元的文化体验环境。在旅游中,游客可以享受“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的综合体验,消除异地游的体验障碍,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在安徽省,人工智能的推广和应用同样令人瞩目。1月23日,安徽大学正式发布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标志着该省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目前,安徽省内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44所高校开设了523个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点,每年可为市场培养约3.5万名相关专业人才。这为安徽省未来在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技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安徽省在人文与科技的交融上也不遗余力,通过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促进了科技企业与传统文化企业的对接与合作。未来,依托于这些人才,安徽省将在文化科技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突破,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北京市的《行动计划》与贵州、安徽省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积极探索,都展示了中国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道路上不断迈进的决心与信心。面对快速变化的全球科技格局,各地正在加速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与转型,助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随着文化科技融合的深化,必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