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中国AI企业掀起新一轮竞赛,Kimi与DeepSeek争相挑战OpenAI o1

中国AI企业掀起新一轮竞赛,Kimi与DeepSeek争相挑战OpenAI o1

时间:2025-01-23 02:50

小编:小世评选

出品 | 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月之暗面(Kimi)和深度求索(DeepSeek)于近日相继发布了新的深度推理模型,宣称其性能已达到OpenAI的“满血版”o1的标准。这一消息标志着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在大型语言模型和推理能力方面进入了新的竞争阶段。Kimi推出的k1.5多模态思考模型和DeepSeek发布的DeepSeek-R1在技术报告中都突出了各自的创新与成就,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Kimi的k1.5被称为全球范围内,OpenAI之外首次实现o1正式版的多模态推理性能。根据公开的基准测试,该模型在数学、代码处理和视觉多模态推理等任务中表现出色,超越了国内外多个领先模型。特别是在short-CoT(短思维链)模式下,k1.5的整体能力较以前的GPT-4和Claude 3.5 Sonnet均有显著提升。而在long-CoT(长思维链)模式下,k1.5的性能几乎追平o1,显示出其在推理和生成能力上的强大潜力。

DeepSeek同样发布了名为DeepSeek-R1的开源推理模型,强调其在数学、代码和自然语言推理等领域与OpenAI o1相当。براء其以极低的价格引人注目,DeepSeek-R1的API定价显著低于OpenAI的定价,吸引了大量开发者和企业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的模型不仅在某些任务中表现优异,还基于开放源代码的理念,允许用户使用和改进模型,这种策略使其在开源社区中获得了高度认可。

在结合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方面,Kimi与DeepSeek都强调了这一技术在提升模型推理性能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强化学习,这两个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实现了显著的性能提升。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表示,其团队通过完全依赖强化学习进行训练,成功展示出在大型语言模型中无需依赖大量的监督数据即可达到高效推理的可能性。

这种以强化学习为基础的创新策略引发了行业内一系列的反响,业内专家纷纷表示对26500多个参数的DeepSeek-R1的能力感到惊讶,认为这可能会改变市场对大模型的依赖和看法。同时,Kimi的技术团队也在探索基于强化学习的多模态能力,力图在多个领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不仅是Kimi与DeepSeek,其他如科大讯飞、商汤、智谱、MiniMax、阶跃星辰等众多中国AI企业也在推理模型方面纷纷发力。这些公司推出的模型或多或少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技术突破,然而在推理性能方面,大部分仍未能入围对标OpenAI的行列,Kimi和DeepSeek的进步尤为显著,成为了目前的领头羊。

这场AI技术竞赛的浪潮并不仅仅限于中国。国际巨头如谷歌也在加速推出新一代模型,例如最新的Gemini2.0 Flash Thinking推理模型,同样力图追赶OpenAI的步伐。谷歌AI负责人Jeff Dean也表示,未来还将继续探寻新的推理算法,以提升AI模型的表现。

从长期来看,强化学习的兴起可能会改变AI模型的训练方式,打破传统深度学习技术的限制。Jim Fan认为,这不仅是对现有人工智能理论的挑战,也是未来AI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随着中国AI企业的快速崛起,业内逐渐形成了围绕“对标OpenAI”的共识,这一点在此次Kimi和DeepSeek的竞赛中显露无遗。

中国的AI企业在面对OpenAI等巨头时,已经积极调整了战略,利用强化学习等新技术不断缩短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正如Kimi所言,未来将继续扩展多模态能力和通用推理能力。而DeepSeek则表示将在模型的持续优化中深入探索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的结合。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潜力正逐渐显现,未来的局面将更加精彩。令人期待的是,这场围绕大语言模型的竞赛,最终将为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各企业如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将成为这场竞争的关键。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