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时代来临:线上课程与人工智能革新高等教育
时间:2025-01-19 22:50
小编:小世评选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线上课程与人工智能(AI)的结合使得高等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一根简单的网线连接起东西部的学子,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国内外的学生同堂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而各大高校纷纷推出“人工智能+”课程,推动着整个教育体系的不断创新。教育的数字化不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它正在加速构建一个数智时代的全新教育体系。
在最近召开的2024年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展示了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慧课堂的前景。举例“人工智能驱动下的计算生物教学”利用虚拟仿真和数字孪生技术,学生们不仅参与蛋白质结构预测与设计病毒抑制剂,还能通过实时数据监测生成学习报告,及时获得反馈。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0个在线课程上线,慕课数量超过9.7万门,注册用户达到4.83亿,学习人次高达13.9亿。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的在线课程开发及使用规模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慕课为在校学生获得学分的机会达4.4亿人次,极大丰富了他们的学习选择。这一切都表明,教育数字化正在为学生们打开更多的学习大门。
“金课堂”的常态化
在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们利用东南大学的在线实验室进行实时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这一创新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使得学生即使身处不同区域,也能获得同样高质量的实验教学体验。东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陆金钰指出,对于许多中西部高校而言,在线教育的优势显而易见,专业实验的成本问题和实施周期长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在线教育推动着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教育部的“慕课西部行计划”自实施以来,为西部高校提供了20.7万门慕课服务,使得936万门次进行了混合式教学,西部高校的教师及学习人次更是达到197.8万和5.93亿。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生动的求知故事,展现了教育公平的新希望。
“人工智能+”的崭新模式
在复旦大学,学生们正在体验“人工智能赋能的语言分析和语言习得”课程,这不仅让学生用编程语言分析语言结构,还促进了他们对AI技术的理解与掌握。复旦大学的这一创新实践显示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巨大潜力,成为现代教育的有力补充。校方表示,未来将推出100余门AI课程,力求实现AI教育的全面覆盖。
北京邮电大学也在积极探索AI在教育中的应用。该校开发的“码上”智能编程教学,能够实时针对学生的编程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这一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为教师减轻了工作负担,使得教学更加高效。
开放与分享的全球视角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慕课与在线教育也在迅速扩展。通过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的努力,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自2020年成立以来,联盟发布了380门全球融合式课程,与23个国家的48所高校实现了学分互认。其中,聚焦全球人类命运重大议题的英文全球公开课,使得学习者不仅能获取知识,更能在多元文化中碰撞思维。
本届大会发布的《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4)》表明,教育数字化已构建起一个更加灵活、可持续的高等教育生态。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指出,智慧教育的元年已经来临,各国高校应携手推进智慧教育的根基建设,拓展智慧教育的理念与模式,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要。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的深化,我们可以预见到一个更加开放、多元与公平的高等教育时代将到来。通过数字化转型,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将更加高效,学生的学习体验将更加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将更加灵活。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负责人所言,教育数字化不仅在刷新传统的学习场景,更是在塑造未来发展的新格局,助力每一个学子在这场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