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苏达大学开除中国博士生因“人工智能作弊”事件引发诉讼,要求575,000美元赔偿
时间:2025-01-19 21:00
小编:小世评选
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中,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逐渐普及,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不少争议和问题。最近,一起针对明尼苏达大学中国博士生杨海山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这位博士生因在2023年8月的一场线上开卷考试中被指控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作弊而遭到开除,并于今年提起诉讼,要求校方赔偿575,000美元及恢复学籍,甚至要求公开道歉。
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23年的夏季,杨海山参加了一次线上开卷考试。根据考试规则,考生被允许参考个人笔记、论文和教科书,但学校特别明确禁止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考试结束几周后,负责这门课程的副教授埃兹拉·戈尔伯斯坦向校方提交了投诉,声称杨海山的试卷与他平时作业的风格截然不同,且疑似存在显著的人工智能生成痕迹。
学校经过讨论后,最终裁定杨海山在考试过程中使用了因此决定将其开除。教授们对杨海山的指控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试卷的语言风格和结构与ChatGPT生成的内容高度相似;有些答案的内容与ChatGPT输出完全一致;,杨海山在试卷中所使用的某些术语和缩写被认为是不常见的,而这些恰恰是AI生成文本中常出现的。教授们还提到,在事后的一项调查中,他们发现杨海山在一份作业的执行中也使用了ChatGPT,并留下了关于如何调整答案的提示语,这被视为试图掩饰他对人工智能的依赖。
对于这些指控,杨海山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他认为仅凭语言和结构的相似性不足以断定其作弊。他强调,自己的写作风格在多次参与学术会议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且不应仅靠几处相似之处就认定其不诚实。杨海山觉得校方声称他的答案与ChatGPT相符的论据站不住脚,因为他在多次输入考试问题时,发现生成的答案各有不同,因此所谓的“完全一致”实际上缺乏必要的事实基础。
在校方的听证会上,杨海山还对所使用的AI检测工具表示质疑。学校使用了GPTZero来对他的试卷进行分析,该工具测得他的两个答案分别有89%和19%的概率为人工智能生成。杨海山认为,AI检测工具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值得怀疑,因为这些工具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且缺乏透明度。
尽管杨海山作了激烈辩护,听证会的结果对他并不利。由校外教授和研究生组成的小组认为,教师们对于判断是否存在人工智能生成的痕迹具备专业能力。他们指出,杨海山的试卷缺少必要的引文且逻辑不通,并认为他在听证会上的证词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因此,学校维持了开除的决定。
这一切并未就此结束。2025年1月,杨海山对明尼苏达大学提起诉讼,要求校方支付575,000美元的赔偿,并请求恢复其学籍和公开道歉。同时,他还对其中一名教授提出了760,000美元的诽谤诉讼。此案现已进入审理阶段,究竟是非黑白,仍需法庭的最终裁决。
这一事件为留学生敲响了警钟。在当前形势下,学生们在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时,必须充分了解授课教师对AI的看法,以及课程相关的规定。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明确禁止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必须更加谨慎以避免违反学术诚信的原则。
人工智能工具虽然在学习和研究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当它成为不当行为的遮羞布时,所产生的后果将会是严重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事件,能够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在学术学习中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成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责任感的学术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