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民规模突破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8.6%
时间:2025-01-18 16:10
小编:小世评选
最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11亿,达到了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也达到78.6%。这一数据显示了我国在互联网建设和普及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反映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自1994年我国首次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已由最初的稀缺资源,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之一。这一过程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到强的跨越式进步。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11月,我国已累计建设了419.1万个5G基站,千兆宽带用户达2.09亿户,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的目标。这一成就不仅提高了城乡居民的上网体验,还为更广泛的数字服务与应用打开了新的机遇。我国的网络支付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也分别达到了10.29亿和9.74亿,网上零售额和移动支付的普及率均位居全球前列。
这一亮眼的数字背后,是无数政策和措施的推动。为促进数字普惠,我国在“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宽带边疆建设以及“数字适老中国行”等一系列活动中,不断提升信息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确保更多百姓能够享受到数字化的便利。
当今,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工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发展形态。根据报告,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已超过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产业链覆盖了芯片、算法、数据、和应用等多个关键环节。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推动了许多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
例如,武汉的无人车出行服务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新选择。用户只需输入密码,坐上后排,点击屏幕确认行程,车辆便能自动驾驶,顺利融入车流中。这不仅便利了出行,也为智能交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方向。这种新兴的业态和场景不断涌现,显示出互联网在交通、商业服务、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深入应用。
在数字化的浪潮中,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市民只需通过手机“碰一下”,便可完成支付,无需出示付款码;无人机送餐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对时效性的需求;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和多样化的互动场景,让每一个旅程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正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刘郁林所说,互联网及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群众生活,成为促进消费、提升便利的重要工具,让民生的不平凡更加显著。
随着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我国正以数字技术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不仅是数字化转型的成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我们期待在这条充满活力与创新的道路上,互联网能够进一步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民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未来,数字中国的宏伟蓝图将更加辉煌,让我们共同见证这场历史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