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 互联网普及率升至78.6%
时间:2025-01-18 09:00
小编:小世评选
昨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惊人的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也上升至78.6%。这一数据不仅展示了中国在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也彰显出国家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互联网的基础资源持续丰富,五代移动通信(5G)和千兆光纤宽带网络的建设如火如荼。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的持续增长,信息通信行业也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从基础设施来看,截至去年底,中国的IPv6地址数量为69148块/32,同比增长了1.6%;而国家顶级域名“.CN”的数量达到了2082万个,反映出国内网络的多元化和不断扩展。
5G网络的建设同样欣欣向荣。截止到2024年11月,中国的5G基站已累计超过419万个,较上年末增加了81.5万个,各大电信企业的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已突破26亿户,占移动网络终端连接的59.6%。这种基础设施的持续优化,为日益增长的互联网用户提供了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服务。
乡村和偏远地区的互联网普及同样取得显著进展。《报告》显示,2024年电信普遍服务和“宽带边疆”等相关行动正在有序推进,确保更多农村地区的居民能够便利地使用网络。截止到2024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到3.13亿,占总网民的28.2%。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立达到33.78万个,极大便利了农业电商和农特产品的传播。远程医疗服务网络的覆盖也得到了加强,为农村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与此相辅相成的是,数字技术在乡村生产中的推广似乎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包括“农事直通”APP等在内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已成为农民日常生产的重要工具,使得农业产业得到有效的提升。这种数字化的转型不仅仅是提升了生产效率,更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助力。
《报告》还特别提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指出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带来的巨大变革。2024年,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产业发展迅速,用户端的体验变得更加智能和便捷。数据显示,有3.31亿用户表示他们听说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而2.49亿人已亲自使用。尤其是在问题解答和办公助手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显得尤为广泛。
在产业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覆盖文艺创作、网络营销、软件工程等多个领域,成为这些行业日常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法律咨询、智能医疗、在线客服等传统服务行业中,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智能助手也逐渐普及,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报告》还强调了电商和支付的创新进展。在电商的消费模式中,以旧换新的推广实现了销售额的大幅增长,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达到9.74亿人,占总网民的87.9%。各大支付在互联互通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实现了线下支付的互认互扫,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便利性。
数字技术在文旅领域中的应用同样引人注目。各地通过短视频、和网络游戏等多种形式,展示文化、景点和美食,有效提升了文旅消费的潜力。截至2024年12月,在线旅行预订用户数量达到了5.48亿,占总网民的49.5%。而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数字科技的应用,使得游客在体验上获得了更多的新鲜感和乐趣。
2024年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从基础设施到应用领域,各个层面都在不断创新与扩展。这种快速的发展不仅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也为社会的各个层面带来了更加便捷和智能的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