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协委员呼吁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 跨界合作助推中小学AI教育改革
时间:2025-01-16 17:2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在浙江省政协的会议上,人工智能教育成为代表们热议的焦点。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浙江省政协委员们纷纷提出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的呼吁,以推动中小学的教育改革。
根据教育部近期发布的通知,明确提出将加强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并探索相应的实施途径。浙江省自2022年便已经启动了“人工智能+教育”的试点项目,涵盖了全省的11个市区和超过百所学校,未来的2024年,还将有6所学校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这一系列措施旨在落实人工智能教育的实际操作,推动教育的全面转型。
宁波效实中学校长孙立委员在会上提出,要重塑教育理念、重新构建教育生态,需提升教育工作者对人工智能教育的认知和理解。他强调,教育者的素质提升是进行教育改革的基础。通过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改进教育模式,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将是推进改革的重要举措。
孙立委员提出的“教师+虚拟教师”“学生+虚拟伙伴”这样的新型教育模式,正是适应当今迅速发展的技术和社会环境。通过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高科技企业的合作,能够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创新。同时,建立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开发通用化的人工智能课程,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和实践机会。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孙立建议组建专家团队,并根据各个学段的特点,设计分层递进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以确保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他指出,在制定相关课程和评价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学生的多样性需求,让教育更加个性化和灵活。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美馨委员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当前对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探索已有一定进展,但大多仍偏重于技术层面,缺乏跨学科、跨领域的系统性研究。她认为,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维的,因此应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研讨,共同分析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类型,以绘制出浙江教育发展的更为科学和前瞻性的蓝图。
胡美馨建议,浙江省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化的工作路线,以指导教育发展的方向。在这条道路上,除了保证教育的前瞻性、战略性外,还要注重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与人类协同合作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推广,让公众了解到人工智能与教育、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从而增强教育改革的社会共识,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前行的道路上,跨界合作是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改革的重要策略。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单一学科的教育已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跨领域的合作将为人们提供更为全面的知识与技能教育。通过、企业与学校的通力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与深化,将为未来的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浙江省政协委员们的建议与呼吁,体现了对“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的关注与思考。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再借助跨学科合作的力量,共同推开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新大门。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也为浙江省未来发展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浙江能够打造出一片崭新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为全国的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可借鉴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