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数字经济2024年增值目标2万亿,信息软件业成首要支柱产业
时间:2025-01-16 13:30
小编:小世评选
根据人民网的报道,在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经信局副局长刘维亮透露,2024年北京数字经济的目标是实现增加值达到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7.5%。这一目标不仅体现了北京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努力,还展现了信息软件业作为核心支柱产业的显著地位。预计该行业在2024年的营业收入将突破3万亿元,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数字产业化:释放全新动能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北京明确把人工智能视为核心驱动力,以此推动数字产业化向更高水平迈进。截止目前,北京市已有超过2400家人工智能企业,相关核心产业规模迅速突破3000亿元。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北京市备案的大模型产品占据了全国近四成,显示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大实力。首钢园内已成功落地全国首个元宇宙数字体验综合体,而北京数字人基地也已建立,现今全市的数字人企业数量已达到2805家。这些成就使得北京海淀区的人工智能集群成为全国唯一被评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区域。
产业数字化:开创新场景
北京市也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特别是在制造业、金融、贸易和农业等领域,加快数字技术的应用。2024年,581家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其中GE医疗北京基地被评为中国医疗设备制造领域首个“灯塔工厂”。全市金融科技企业数量达到1785家,推动数字人民币交易规模超过190亿元,数字广告产业规模也已超1500亿元。通过跨境电子合同签署的建设,共有超过14000家企业完成了接入认证,进一步推动了数字交易的规范化。
技术创新:迎接新突破
在数字技术创新方面,北京聚焦基础软件、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统信软件推出了具备大模型底层能力的国产操作系统,进一步推动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母“天工”的诞生,赋予其全地形泛化移动能力。这表明北京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上与国际前沿保持同步,其中豆包大模型在主流模型评测中已达到与GPT-4.0相当的水平,并且国内首次发布了文生视频模型Vidu。这些成就展现了北京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劲实力。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成效
为了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北京市还推出了《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新增智能算力8620P,累计算力规模已经超越2.2万P。建设“光网之都,万兆之城”战略下,新建5G基站达2.6万个,使得每万人拥有的5G基站数量在全国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通过推动5G-A与F5G-A的试点示范,全市还建成了1.2万个5G-A基站。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显著提升,累计接入的二级节点数量高达129个,标识解析量达88亿次,进一步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
数据要素市场:打造新样板
在数据要素市场方面,北京市积极编制顶层规划,获得批准建设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通过汇聚100余家企业,成功构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推动数据交易的市场化进程。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的数据交易累计规模已达59亿元,已有28家企业完成数据资产的入表工作,体现了北京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
数字经济的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北京在数字经济的对外开放方面也取得显著进展。成功举办了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共发布近200项合作协议和行动计划,推动多项数字经济合作项目在京落地。随着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创新服务基地的建立,北京已经成功吸引70余家专业团队入驻,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支持。
未来展望:迈向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展望未来,2025年北京将全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力争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达到8%,在GDP中的比重超过45%。为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将实施“人工智能+”等五项行动,包括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自主创新,设立有影响力的标杆项目,提升基础设施,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并拓展数字经济“走出去”的战略。这些措施将进一步加强北京在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力,助力其向更高水平的发展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