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北京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

北京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

时间:2025-01-14 16:20

小编:小世评选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日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一份重磅数据:截至目前,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已超过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也成功突破3000亿元,展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北京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北京市致力于建设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形成了全链条的完整布局。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市已建设公共智能算力中心,拥有高达2.2万P的智能算力,形成了以智能算力和绿色算力为基础的丰富资源,进而带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北京市积极搭建人工智能数据运营,汇聚了超过150个高质量数据集,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人工智能集群,北京海淀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联动各区,辐射京津冀,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海淀区不仅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企业,也推动了区域内产业协同。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模型备案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位居第一,占据近40%的市场份额,显示出北京在人工智能模型研发上的强大实力。

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明确表示,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与多模态发展,力争在的2-3年内,培育出10家以上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越2万亿元的目标。这一宏伟蓝图为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也是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加快在制造产线关键材料研发和产业化验证方面的合作。京津两地共同建设的“电子化学品基地”,不仅提高了产业链的安全性,也保障了供应链的稳定性。目前,整个区域内的相关企业已接近900家,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

根据IT之家的数据,2024年1-11月份,京津冀地区集成电路产量达到了258.35亿块,同比增长率达19.8%,实现销售收入约2600亿元。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集成电路产业的迅猛发展,也为智能应用领域提供了重要保障,推动了各类智能产品的市场供给。

在汽车产业方面,京津冀三地的合作同样不容小觑。目前,小米SU7的零部件采购中,北京的比重达22%,而北京奔驰的采购额则超出了50%。京津塘高速“燃料电池 + 自动驾驶 + 北斗导航”的全线贯通,标志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

姜广智指出,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内的企业将作为创新主体,以解决汽车产业链中“卡脖子”环节为核心,联合开发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工程化攻关项目。这一系列努力旨在推动22项产品的攻关工作,其中四项已实现规模应用,展现了区域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京津冀地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已实现跨域全场景的应用,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达到4311公里,累计测试里程超过6000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同时,京津冀地区还打造了国内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城市级应用场景,这为未来智能出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市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的持续增长,以及核心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标志着这座城市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而未来,随着各类政策的不断落实与技术的持续发展,北京有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高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转型贡献更多的力量。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