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大幅降价超过80%,挑战字节跳动新模型定价
时间:2025-01-02 13:5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期,阿里云发布了其第三轮大模型降价消息,令人瞩目的通义千问视觉理解模型价格全线降幅超过80%。其中,Qwen-VL-Plus的价格降至0.0015元/千tokens,降幅高达81%,这也使其成为市场上价格最低的视觉理解模型;而更高性能的Qwen-VL-Max价格也同比降至0.003元/千tokens,降幅达到85%。按照最新的定价,1元钱可处理约600张720P的图片或1700张480P的图片。
这一降价举措显然是出于对字节跳动近期推出的豆包视觉理解模型的回应。字节跳动于去年12月18日在火山引擎Force大会上发布了豆包视觉理解模型,其千tokens的输入价格为0.03元(即3厘),声称该价格在业内具有高度竞争力。当时,字节还表示其价格相比行业标准便宜了85%。阿里云的此次降价不仅是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更是为了摧毁字节跳动在视觉理解领域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大厂商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在大模型价格的竞争上随着多轮降价潮的推进,许多资金实力较弱的初创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字节跳动在大模型领域迅速追赶,也给像百度、阿里这样的老牌互联网公司施加了更多压力。
实际上,早在2024年5月,字节、阿里云、智谱AI等已经一起掀起了一轮大模型降价潮,将大模型推理算力的价格降低了90%,整个行业进入了“厘时代”。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字节和阿里等企业在2024年12月的再一次降价潮中相继推出了新一代视觉理解大模型。
一位大模型从业者对此表示,虽然价格竞争不一定是坏事,但如果各方都只是单纯地通过降低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这显然带来了不利影响。“如果大家在拼技术研发,提高客户的性价比与服务,这是更加积极的竞争模式,”这名人士说。
除了降价,许多大模型企业也纷纷加大广告投放力度,以拉动用户增长。根据移动营销AppGrowing的统计,Kimi在第三季度的广告支出约为1.5亿元,豆包为2亿元,元宝为8000万元。尽管某些数据来源仍存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Kimi与豆包在大的广告投放上已开始相互较劲。无论是线上抖音、快手,还是地铁和机场线下广告,这些AI产品的竞赛愈发激烈。
在流量的争夺战中,豆包App的月活跃用户一度达到了5998万,成为全球第二,仅次于OpenAI的ChatGPT,而在此之前其月活跃用户仅有173万。这样的增长速度让不少业内人士联想到早期移动互联网时期,应用为了争夺用户而进行的激烈补贴和推广。
广告投放的高成本并不一定能够确保用户的持续留存。Kimi创始人杨植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用户留存才是当前最核心的目标。业内也有人呼吁大模型行业应更专注于技术研发,而不仅仅是烧钱做广告,“用更好的技术来研发产品,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大厂竞争的背景下,许多初创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定位。有些企业如百川智能则选择了进入AI医疗健康领域,并与部门合作,打造更加专业的AI应用。而在国际市场上,企业如MiniMax正在通过自有的AI应用寻求更多的商业机会,尽管面临着合规和政策的挑战。
与初创企业相比,互联网巨头们通过自身的流量入口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在大模型技术的落地和商业化方面显得更为得心应手。比如,字节跳动通过火山引擎已成功支撑起了50多个应用场景,日均tokens的调用量超过4万亿,而其以C端和B端双向发力的策略更是让其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较之下,阿里巴巴和百度早在大模型战略的布局上都起步较早,但在实际应用落地及市场渗透上却被字节及其他后发企业赶超。随着阿里和百度也在积极进行AI技术与自身产品的整合,未来的行业格局仍将继续变动不居。
面向2025年,国内大模型市场的竞争将持续热烈。从最初的“百模大战”演变至今的“应用之战”,市场更期待能够在模型底层技术上实现突破,并真正为各行业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与优化。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全员信中也展望了AI技术在未来的广泛应用,认为其渗透率会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