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推出人工智能“模塑申城”实施方案 目标到2025年建成世界级产业生态
时间:2024-12-31 18:5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上海市正式推出了人工智能“模塑申城”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整合先进技术与产业应用,推动本市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高地。该方案明确了相应的目标和发展路径,计划在2025年底前建成一个世界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实施方案》,上海市将紧紧围绕技术前沿,通过实际应用引领创新发展。方案提出要构建包括智能算力集群、语言模型供给体系、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实训场所、行业基座大模型等多个基础设施,以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此次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建立和推广智能终端、科学智能、在线新经济、自动驾驶及具身智能等关键领域的生产力工具,使其在金融、制造、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和城市治理等领域实现加速应用。
到2025年,上海市将致力于实现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建立约50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行业开放语料库示范应用,培育3至5个大模型创新加速孵化器,并构建一批上下游协同配合的赋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训练场。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不仅将推动上海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综合能力提升,也为各行业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服务。
《实施方案》中具体明确了22条应对措施,其中包括了在人工智能关键生产力工具发展及其在重点行业应用方面的详细规划。例如,在智能终端领域,方案提出要推动端侧轻量化模型的创新,以期促进终端企业与模型的深度合作,构建AI终端、智能手机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型智能终端的开发。
在自动驾驶领域,上海市将继续支持汽车企业优化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攻克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的研发问题,并推动自动驾驶端到端大模型的建设。同时,加大对汽车芯片研发的支持力度,以期实现关键芯片的攻关及量产应用,为智能座舱和车控微控制单元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金融领域同样是《实施方案》的重点之一。方案鼓励企业优化投融资服务,推动智慧投资研究、智慧银行服务、智能问答机制的应用。针对行业痛点,上海市还将支持研发反欺诈、信用评分、风险预警等垂直领域的大模型,以提升金融风险控制的智能化水平。同时,通过运用大模型技术,开发金融数据分析、市场趋势预测以及投资研究撰写等智能工具,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能。
教育、城市治理及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发展也在此次实施方案中被充分重视。同时,上海市还将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的方法,促进各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对于教育领域,方案将鼓励利用人工智能改善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学管理和学习分析上引入智能化工具。
上海市推出的人工智能“模塑申城”实施方案不仅为应对当前产业发展提供了系统化的方案,也奠定了未来发展路径的基础。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总体布局及目标导向,上海市期望以人工智能为引领,推动多元产业的协同发展,力争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中心,为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未来,随着各项应用的逐步落实,上海市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期待未来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突破与发展,成为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