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发布全球首个融合量子密钥分发和后量子加密的分布式密码体系
时间:2025-07-10 19:55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中国电信量子集团在科技和信息安全领域的一次重要发布会上,推出了全球首个将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与后量子加密(PQC)算法融合的分布式密码体系。这一创新体系的推出,不仅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和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领先,也为全球的网络安全防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以其独特的物理原理,能够实现完全安全的密钥生成与分发,理论上可以抵御未来量子计算机的攻击。而后量子加密算法,旨在为当前的加密体系提供保护,以应对量子计算可能带来的威胁。此次中国电信量子集团的创新,正是将这两种前沿技术进行有效融合,构建了一个端到端抵御量子计算威胁的安全体系,涵盖了密钥的生成、分发到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方面。
此次发布的融合体系采取了三层解耦架构设计,分别是“量子网络层”、“密码服务层”和“应用接入层”。量子网络层作为基础,利用QKD技术保障跨域密钥的物理安全,确保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绝对安全。密码服务层则是系统的核心,它由连通量子网络层的分布式密码资源池构成,提供标准化的密钥供给、分发与管理服务。,应用接入层则是实现这一技术的手段,通过提供主流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与各类安全介质,方便用户和应用程序快速接入,从而获得抗量子攻击的能力。
为验证这一体系,该架构在不同场景中进行多次测试,结果显示其表现出色。随着现网的正式启用这一系统,代表着我国在“QKD+PQC”融合密码技术的体系化突破。中国电信量子首席科学家彭承志表示,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将给依赖于公钥密码体系的信息安全带来诸多挑战。量子通信作为一项新型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保障国家的安全。
在这次发布中,另一个亮点是全球首例基于融合QKD和PQC的分布式密码系统实现的跨域量子密信电话,成功横跨超1000公里的距离。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展现了中国电信在量子通信领域的高度实力,也为今后大规模量子密信通信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推进量子安全事业,中国电信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建设了多个量子城域网。目前已在合肥、上海、北京、广州等16个重点城市布局量子通信基础设施,以支持量子安全业务的规模发展。这一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将为各类应用场景提供强有力的量子安全保障,让用户在享受信息便利的同时,驻足于安全的网络环境中。
随着量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一新型的分布式密码体系,将为金融、医疗、等多个关键领域提供坚实的信息安全保障。在未来的日子里,量子通信有望在更广泛的应用中发挥引领作用,构成中国乃至全球信息安全的新防线。
中国电信融合量子密钥分发和后量子加密的分布式密码体系,不仅是科技创新的成果,也是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重要一环。这一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将对全球网络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信息社会进入一个更加安全的新时代。中国电信致力于在量子通信领域持续变革,逐步构建一个可以抵御量子计算威胁的安全生态,实现信息的绝对保密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