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超越德国,排名全球第三
时间:2024-11-24 06:32
小编:小世评选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全球制造业的格局。依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于2023年11月20日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国在工业机器人使用方面已成功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工业机器人使用国。这一成就不仅反映了中国对自动化技术的重视和投资力度,也显示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快速崛起。
报告中提到,机器人密度是评估一个国家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这方面,韩国依然牢牢占据首位,每万名员工就拥有1012台工业机器人,过去五年间增长了5%。新加坡紧随其后,凭借297台机器人的密度,加之高水平的科技应用和人力资源素质,巩固了其在制造业自动化领域的地位。而中国则以每万名员工拥有470台机器人的密度位居第三,该数据为2019年的两倍多,显示了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在机器人的采购和应用上所做的长期努力。
相比之下,德国的机器人密度稍显逊色,每万名员工拥有429台机器人,自2018年以来的年增长率约为5%。这一趋势反映出德国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竞争压力加大,尤其是来自中国等国的新兴制造业者。德国经历了过去几十年依赖工业基础和出口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但当前正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可能导致德国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上遭遇瓶颈,预计2024年,德国将连续第二年出现经济萎缩,成为七国集团中表现最差的国家。
IFR总裁Takayuki Ito表示:“中国对自动化技术进行了大量投资,使国家在2023年机器人密度方面排名第三,仅次于韩国和新加坡,领先于德国和日本。”这种对自动化技术的重视,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上,也包括科技的应用与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推动了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近年来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其目标是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提升整体制造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政策支持也是推动这一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例如,“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广智能制造,推动机器人、3D打印、增强现实等前沿科技的应用,从而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在具体应用上,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主要被用于汽车、电子、机械、人造卫材等行业,这些行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国内仍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和人才短缺问题,但许多企业积极拓展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得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比如,机器人企业在关节机器人、AGV(无人搬运车)、协作机器人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在面对未来,虽然中国在工业机器人的使用量上超越了德国,但仍不可放松警惕。科技的加速进步意味着未来的竞争将以更高的速度和更广的范围展开。全球各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日益加大,中国企业必须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吸引顶尖人才,并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应对来自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的激烈竞争。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制造和低能耗机器人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在工业机器人使用方面的崛起,不仅意味着国内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也展示了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面对机遇与挑战,只有深化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在未来的全球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