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导师发展共同体在哈工大成立 助力导师队伍建设
时间:2025-06-23 15:2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023年6月12日至13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共同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导师发展研讨会暨2025年全国研究生导师班(第一期)在哈工大举行。在此次会议上,基于教育部的倡导,哈工大牵头组建的“中国研究生导师发展共同体”正式成立,这标志着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教育部副部长杜江峰在会上表示,“中国研究生导师发展共同体”的成立,意味着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新起点。他强调希望共同体各单位能够通过深层次的跨学科、跨区域合作,集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种合作不仅将加强导师的系统性支持,还将全面提升导师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杜江峰副部长的讲话,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视以及对于导师队伍建设的前瞻性思考。
在论坛上,哈工大校长韩杰才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研究生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协作,包括高校、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他倡议构建“四位一体”的导师发展共同体,其中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强化高校主体责任:高校是研究生教育的主力军。要积极完善导师体系,增强高校在导师培养和发展的领导地位,为研究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方案。
2. 号召企业深度参与:教育与经济之间的结合紧密无间,企业的参与将有利于推动以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确保人才的培养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3. 持续优化政策供给:改善与创新环境紧密相关,优化相关政策供给能够为研究生的科研和学术活动提供更为宽松和支持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和导师的自由探索和创新。
4. 社会力量协同支持:尊师重教的氛围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教育事业中来,有助于营造尊重学术、重视教育的良好社会生态。
在此次会议上,首批19家共同体理事长单位代表共同启动了发展共同体的成立仪式。这19所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顶尖学府,为共同体的顺利运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高校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能够为导师队伍建设贡献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角色,不言而喻。作为帮助学生进行学术指导和职业发展的重要人员,研究生导师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和未来发展。通过这样一个共同体的成立,未来将有更多的政策与资源被整合,以促进导师们的专业成长与个人发展。
中国研究生导师发展共同体的成立是这一领域的一次重要创新。在全球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构建一个高效的共同体显得尤为紧迫。专家认为,这一共同体的建立不仅将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将助力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首批理事长单位的高校,将借助这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搭建导师间的交流合作,组织导师、科研合作等多项措施,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导师间的合作,拓展教育教学的视野,为研究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机会。
整体来看,“中国研究生导师发展共同体”的成立是一次积极的尝试,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各方的密切合作,必将为今后的研究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助力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