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越海王星天体2013 LU28显著活动特征
时间:2025-03-28 10:3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与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团队联合宣布,成功通过自主观测首次发现了越海王星天体2013 LU28存在显著的活动特征。这一研究成果为揭示太阳系形成与演化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这些神秘天体的性质和行为。
越海王星天体群是指那些在海王星轨道之外,距离太阳约30天文单位(au)或更远的冰质天体。这些天体属于太阳系中最原始的一类,其研究对于探讨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外太阳系天体承载着太阳系原始星云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信息,通过研究这些天体的特征,科学家能够获得关于太阳系边际探测的关键线索。
此次研究团队利用云南省丽江的2.4米望远镜,从2024年1月3日到4月13日对越海王星天体2013 LU28进行了长时间的测光监测。天体2013 LU28具有高离心率轨道和长轨道周期,轨道半长轴为184.2 au,近日距为8.7 au,轨道倾角则为125.3度。该天体的轨道周期约为2500年,最近一次接近近日点预计将在2024年6月30日。
在监测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2013 LU28在接近近日点时,其绝对星等持续下降,这一现象显示出其反射截面在扩大。这意味着,在这一过程中,天体2013 LU28表现出了明显的活动特征。数据分析显示,在观察期间,2013 LU28的质量损失率为每秒2.64千克,其活动主要由二氧化碳(CO2)和一氧化碳(CO)升华驱动,其中CO2的升华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于越海王星天体在尺寸和距离上的限制,近日点的前后阶段提供了研究其物理参数和活动特征的难得机会。2013 LU28的观测研究不仅证实了其冰质特性,还进一步确认了其表面活动性的存在。未来的监测数据将为科学家提供更多关于2013 LU28的物理参数和活动特征的信息,这些信息将极大丰富我们对越海王星天体群的认知,也为太阳系内天体的演化提供更多重要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越海王星天体的研究不仅限于2013 LU28这一颗体。通过对更多此类天体的观测,科学家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些天体在轨道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尺寸等方面的分布特征,从而形成更为完整的太阳系演化模型。同时,这项研究也为我国的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提供了科学支持,帮助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中走得更远。
相关的研究成果已于3月10日在《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上正式发表,论文的详细信息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获取:https://doi.org/10.1088/1674-4527/adbea2。
此次研究的成功,不仅展示了我国在天文学领域深厚的研究实力,也为未来的深空探测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学家们期待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发现更多关于越海王星天体的神秘之处,为揭示太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提供宝贵的洞见。随着对外太阳系探测的逐步深入,我们可能会解锁更多的星际奥秘,揭示这一周围世界更多未曾知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