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微短剧创作管理提示,倡导传播主流文化与时代精神
时间:2025-03-24 23:1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站公布了一份关于微短剧创作的管理提示,强调了微短剧在当今网络视听环境中的重要性与社会责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用户习惯的变化,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受到观众的青睐。其短小精悍、情节紧凑等特点,能够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通过生动的故事传递思想和情感。
在这份提示中,广电总局指出,微短剧的创作应当深刻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体现现实关怀。这意味着创作者在构思和撰写剧本时,必须倾听社会声音,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与情绪,致力于表达他们的期望与梦想。同时,作品还需坚持基本常识,坚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为受众传递积极向上的文化信息。
微短剧创作不仅要注重内容,还应关注时代精神的传递。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演变,因此创作团队需要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在作品中融入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生态环保、社会公平、科技发展等,以引发观众的思考与共鸣。这不仅能增强作品的现实意义,也能提升受众的文化素养。
2023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微短剧 +”行动计划的通知,旨在赋能各行各业。这一行动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微短剧这一形式,推广文化传播,提升社会认知,其中包括“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品牌”等多个创作计划。这些计划不仅鼓励创作者探索不同的题材与形式,还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为广大观众呈现出具有思想深度、艺术水准与制作精良的优质作品。
在“跟着微短剧学经典”的计划中,创作者可以借助微短剧的独特表现形式,将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重新演绎,通过现代化的视觉效果与叙述手法,让更多年轻观众接触并理解这些经典。类似的,“跟着微短剧来科普”则可以用生动活泼的影视语言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简单易懂,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微短剧里看非遗”的创作计划,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通过微短剧的传播,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为非遗的保护和传递创造更好的条件。
在微短剧创作中,良好的内容传达也离不开高品质的制作。广电总局鼓励各类机构和创作者加强对微短剧的投入与发展,致力于培养专业的创作团队,提升整体创作水平,确保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同步提升。未来,广电总局将继续主导和推进微短剧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引导创作团队关注内容质量,推陈出新,努力打造出更多在思想、艺术和技术上都越发成熟的优秀微短剧作品。
国家广电总局的微短剧创作管理提示为当前的创作提供了指导和方向,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形式的结合将为整个视听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展望未来,微短剧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新媒介,将更加注重品质,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文化繁荣贡献新的力量。希望创作者们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微短剧中传递热情、思考与感动,与观众共同肩负起传播主流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