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码科技 > 中国科学家破解细菌与肿瘤“对话”机制 或为癌症治疗开辟新路径

中国科学家破解细菌与肿瘤“对话”机制 或为癌症治疗开辟新路径

时间:2025-03-13 12:30

小编:小世评选

根据3月4日《细胞》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团队显著推动了癌症治疗领域的前沿研究。由刘陈立研究员主导的这一项目,成功破解了细菌与肿瘤之间的“对话”机制,可能为癌症的治疗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细菌疗法在历史上曾被认为是治疗实体瘤的潜在方法,早在150多年前,科学家就尝试利用细菌对抗肿瘤。由于细菌治疗缺乏安全性及有效性,其应用一度被搁置。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这一领域重新焕发活力。刘陈立及其团队自2017年起致力于将定量合成生物学的理论应用于肿瘤细菌治疗的研究,这项历时八年的科研探索,使他们在细菌治疗癌症的理论基础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未来肿瘤治疗提供了诸多启示。

在这项研究中,刘陈立团队通过构建一种特殊的合成细菌,发现其在结肠癌、黑色素瘤和膀胱癌等多种动物模型中表现出了出色的治疗效果。这展示了细菌疗法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的潜在广泛应用。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发现,细菌通过释放一种叫做白介素-10的信号分子与肿瘤内部的免疫细胞进行互动。这一信号促使肿瘤内的巨噬细胞释放更多的白介素-10,从而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运动,减低了免疫细胞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使细菌能够暂时逃避“追捕”。

更有趣的是,在细菌生存过程中激发的白介素-10信号同时“唤醒”了肿瘤内部潜藏的CD8+ T细胞,促使它们武装自己并对肿瘤发起攻势。这种双向的相互作用机制不仅使细菌得以存活,也提升了肿瘤免疫反应的强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合作关系”。

如何确保细菌治疗的安全性也是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刘陈立团队在研究中发现免疫细胞存在一种“迟滞效应”机制,这意味着痼固于肿瘤组织中的白介素-10受体水平高,而正常组织中的受体水平则较低。他们通过采集和分析27种不同癌症患者的临床样本,证实了这一机制的存在,从而为细菌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了科学证据。

这项研究的突破在于,团队首次揭示了细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为未来利用合成生物技术精准改造细菌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人员表示:“借助合成生物实验与数学模型的结合,我们能够准确地模拟细菌在肿瘤内的行为,并设计出更高效的治疗方案。”这一发现犹如发现了合成生物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神秘对话”,为科学家们提供了重编程合成生物系统的新方向。

该研究团队目前正在将此项理论研究向临床试验推进。未来,医生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白介素-10受体的表达水平,精准筛选出适合接受细菌治疗的患者,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经过工程化改造的抗肿瘤细菌还将可能作为智能药物递送载体,实现药物的精准释放。这一创新模式将成功突破传统给药系统的局限,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在此项研究中,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常志广、郭旋及研究员李雪飞、博士后臧中盛,上海营养研究所的王艳博士共同作为第一作者,刘陈立与肖意传则担任通讯作者,彰显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这一重大的科研进展,细菌疗法在癌症治疗的应用前景变得更加明朗,未来或将为无数癌症患者带来生机。科学家们的持续努力,将不断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为人类健康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