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家长关注孩子游戏行为,预防游戏障碍需多方协同
时间:2025-02-21 18:30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全国多地中小学陆续开学,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游戏行为感到忧虑。近期的研究显示,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在假期后难以“收心”,或可能沉迷于游戏,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专家们指出,家长应理性看待孩子的游戏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潜在的游戏障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主任医师吴仁容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强调,玩游戏并不等同于沉迷游戏,游戏行为和游戏障碍之间存在本质区别。游戏障碍被定义为一种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满足三个核心标准:孩子无法自主控制游戏时间;游戏活动在其生活中占据了优先地位,超过其他必要的生活需求;,该行为至少持续了12个月,并导致了社交、学习等方面的功能损害。
家长的角色与责任
对于家长而言,确保孩子健康游戏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游戏行为的本质和潜在风险。专家指出,从正常的游戏行为发展成游戏障碍通常需要数年的时间,这为早期干预提供了良机。因此,家长们必须密切关注孩子的游戏习惯,并通过适当的管控措施来引导。
吴仁容提议,家长为孩子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例如,可以设定每天40分钟的游戏时间,让孩子在掌握自主权的同时,也不至于过度沉迷于游戏。培养多元的兴趣爱好,如运动、绘画和音乐等,可以有效减少孩子对游戏的情感依赖,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娱乐方式。
家庭与学校的协同合作
除了家庭的努力,学校也应在孩子的游戏行为管控中发挥积极作用。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情况。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游戏障碍的认识,同时在校园内鼓励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在预防游戏障碍的过程中,游戏公司也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对游戏内容的监管。腾讯等大型游戏公司近年来启动了多项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包括限制游戏时长和建立“风险账号库”,以应对和打击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现象。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有助于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为安全的游戏环境。
识别和应对学习困难
家长还需关注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表现,特别是在近年来许多医院开始设立的学习困难门诊。学习困难综合征主要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发育障碍,表现为在阅读、书写和计算等基本技能方面的显著困难,这些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果。对此,家长应明了学习困难的特征,提前识别并寻求专业支持。
一旦发现孩子可能存在游戏障碍或学习困难的迹象,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与治疗。专业的医疗团队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干预方案。
家长在关注孩子游戏行为与学习状态的同时,需要采取多方协同的方式,有效预防游戏障碍的发生。通过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为孩子们创造出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也能全面发展,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