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国乘用车零售及批发双双下滑 New Energy车市场逆势增长
时间:2025-02-14 10:30
小编:小世评选
在2024年1月份,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零售和批发数据让人倍感压力。根据乘联分会的初步统计,1月的乘用车零售量为185.3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相比于上个月,零售量更是大幅下降了30%。这意味着,尽管市场在若干政策的刺激下试图恢复消费热情,但实际表现却回落至令人不安的水平。
在厂商批发方面,1月全国的乘用车批发量为204.8万辆,同比去年下降了3%,同样较上一月下滑了33%。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乘用车市场正处于一个去库存的强力周期。从年初开始的主动去库存状态将持续到8月份,而从9月份到12月份的这段时间则转为被动去库存的阶段。对于市场的未来展望,业界普遍认为在促进消费的政策逐渐落实、消费者信心逐步回暖的背景下,市场环境会有所好转。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市场下滑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却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量达到了78.6万辆,同比增长了17%。虽然后续增长幅度相较于上月有所回落,仍显示出新能源市场的韧性。批发方面则表现出更大的增长势头,新能源乘用车的批发量达到90万辆,同比去年增长了29%。这样的表现,给整个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当前,中国乘用车市场面临强烈的去库存压力,尤其是燃油车市场的整体低迷促使厂商在生产和销售策略上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在经历了2023年的市场动荡与政策调整后,许多车企的应对策略也开始倾向于稳定生产,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根据市场分析,2024年12月底的乘用车库存量达到305万辆,较上月减少15万辆,较2023年12月下降了76万辆,显示出库存压力逐渐缓解。这一成绩部分归功于厂商在政策引导下的主动去库存策略和新能源汽车的持续热销。尽管总体库存仍在历史高位,但相较于2022年底的76天和2023年底的70天,现有库存支持未来销售的天数减少至59天,意味着市场上的库存压力正在减轻。
2025年第一季度的销量预测低于今年12月到明年2月的均值,这也给车企带来了新的挑战。由此企业在年末冲刺前采取的相对减速的生产措施,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销售淡季中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市场的预期变化与政策退出的后果,使得厂家在生产决策时显得更加谨慎,尤其是在燃油车市场依旧低迷的背景下。
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步普及,加之各地区推动购车优惠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同时,对于传统燃油车市场,何时才能得到恢复,将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电动化浪潮的关键参与者,各大汽车制造商正不断调整策略,以求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中国乘用车市场在1月份的全面下滑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逆势增长,标志着市场结构的变动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与市场环境的变化,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将逐步提升,也将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与升级提供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车企需谨慎应对市场变化,加快自身的产品创新与技术研发,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