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信联盟召开会议 中国信通院牵头推进人工智能软硬件标准制定
时间:2025-02-14 04:3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局(ITU-T)第21研究组(SG21)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全体会议,此次会议聚焦于人工智能(AI)的不断发展与标准化工作。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下称“中国信通院”)作为重要参与单位,积极承担起推进人工智能软硬件标准制定的责任。
在会议中,中国信通院发布了三项新标准的立项申请,涉及到“面向大模型的边缘侧推理系统能力技术要求”、“大模型训练及推理集群系统能力要求”以及“面向大语言模型算子的要求和评价指标”。这三项标准的提出,旨在全面满足当下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对软硬件系统的需求,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实现高效推理时的能力要求。
科技进步的迅速变化使得大模型、强算力和海量数据逐渐成为推动人工智能革新的重要驱动力。这也给软硬件的支撑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为应对这种情况,中国信通院提出了全新的软硬件协同优化的理念,强调从芯片、计算集群到框架、算法及应用,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都必须考虑到彼此之间的协作与优化。这样的整合才能在最大化算力利用的同时,促进整体系统收益的提高。
中国信通院于近期创立了人工智能软硬件协同创新与适配验证中心(亦庄),旨在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合作,专注于软硬件协同创新。这一中心涵盖了从芯片、服务器、计算集群到开发框架和工具链、智能计算设施及等诸多领域,提供了一系列技术选型、需求对接、案例征集及应用示范推广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与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合作,专注于推进人工智能软硬件基准体系AISHPerf的建设。目前,中心已经开展了涵盖基础硬件、框架软件、软硬协同等领域的行业标准编制工作超过十项,并进行测试验证七十余次,吸引了业界七十多家单位的积极参与。这些努力为人工智能软硬件标准的建立和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如深度学习、机器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对人工智能软硬件的能力要求日益提升。中国信通院在此次ITU会议上提及的三项标准,正是响应了这一潮流,充分考虑到当前大模型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集群计算等核心场景中面临的挑战。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将为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提供参考依据,也将进一步推动国际标准化进程。
中国信通院在国际电信联盟的积极举措,标志着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话语权和领导力不断增强。作为全球信息通信领域的重要力量,中国信通院与国际组织和行业伙伴的紧密合作,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规范化和一致性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向商业应用深化,中国的这一系列标准化工作将有助于确保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技术优势,并促进国内外市场的有效对接与协同发展。同时,有了清晰的标准,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布局时也将有据可依,进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重复性投资。
来看,国际电信联盟此次会议上,中国信通院带头推进人工智能软硬件标准的制定,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框架,也展现了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心与担当。未来,随着标准的不断修订与完善,人工智能将迎来更加规范化的发展阶段,推动技术进步与业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