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例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实施
时间:2024-11-16 13:45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博睿康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洪波教授团队合作研发的脑机接口产品NEO,已在华山医院成功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第三例、以及上海地区的首例临床试验植入手术。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尤其是在医疗器械创新方面,展现了对神经康复的全新可能性。
脑机接口技术的背景
脑机接口(BCI)是一种能够直接将脑部信号转化为控制外部设备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以及人机交互等领域。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患者的脑部植入电极,识别脑部的电信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控制义肢或其他设备,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脑机接口技术的灵敏度和安全性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发团队试图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临床。
NEO产品的研发历程
NEO脑机接口产品在上海经过了长时间的研发和多次的型式检验。预计到2024年8月,它将成为我国首款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脑机接口产品。目前,该产品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期待经过多中心临床验证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从而合法正式进入市场,为众多患者提供帮助。
在这项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博睿康医疗科技团队与清华大学的交叉合作,充分发挥了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相结合的优势,推动了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落地实施。
临床试验的成功实施
此次手术的患者是一名38岁的男性,由于四年前发生车祸,导致颈椎脊髓损伤,手部失去抓握能力,并且无法独立站立,经过长达四年的康复治疗依然未见成效。通过此次植入手术,在术后短短三天内患者便成功下床坐上轮椅,恢复情况良好。据医生分析,这证明NEO产品在神经监测、信号提取及功能恢复上的潜力。
这次手术是博睿康产品进入创新特别审查程序后的首例植入手术。值得一提的是,华山医院在此次手术中首次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在线时域空域脑功能定位系统”,该系统可以在无需唤醒患者的条件下,快速且精准地定位到手部运动和感觉相关的脑区,实现功能极为精确的植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脑机接口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机接口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潜力。此次成功实施的临床试验为后续相关技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希望。通过这一新兴疗法,许多因脊髓损伤、脑卒中或其他神经性疾病而失去肢体功能的患者,未来有望再次感受到恢复能力的喜悦。
未来的脑机接口研究还可能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如情绪监测、认知增强及人工智能的结合等,这都将大大丰富人机交互的方式,并在医学、心理学、机器人技术等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展示了科技与医学结合的强大潜力,而此次上海地区首例临床试验的成功实施,为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通过持续的研究与创新,能够有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让更多的梦想成为可能。随着临床实验的进一步深入,脑机接口将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治愈”,给无数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