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成功测试“航天星闪”无线通信模组 提升航天领域通信能力
时间:2025-01-22 01:1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了重磅消息,其旗下万源科技成功研发并测试了“航天星闪”无线通信模组。这一成果不仅是我国在航天通信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更是为未来航天任务的高效运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根据相关报道,此次飞行试验顺利进行,验证了“航天星闪”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可实施性,为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航天星闪”无线通信模组的设计初衷在于满足航天领域的多样化通信需求。与传统的火箭通信方式相比,“航天星闪”模组能够实现无缆化组网,提升整体运载能力,进而降低火箭及其他航天系统的复杂性,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随着航天任务形态的逐渐多样化,对通信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航天星闪”模组的推出为这一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了解,“航天星闪”通信模组是基于国内产业标准“星闪”进行研发,这一标准得到了多个国内主要厂商的支持和推动。与传统的蓝牙、WiFi和超宽带(UWB)技术相比,“航天星闪”模组在自主研发和协议可控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填补了我国在航天领域无线通信技术的空白。在设计过程中,团队充分考虑了航天应用场景的特殊需求,围绕通信距离、时间延迟、网络吞吐量和抗干扰能力等关键指标进行深入研究。
“航天星闪”模组的几个特色让其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极大的潜力。是其“低时延”特性,信息传输的延迟极为微秒,让航天通信的实时性大为提升。根据测试结果,其传输时延仅为传统无线通信技术的1/30,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时间内,“航天星闪”能够提供30倍的交互信息量,大幅增强航天任务中的数据传输效率。
“航天星闪”模组的“高吞吐”特性同样表现出色。通过这一技术,设备间的信息传输最高速率达到传统技术的数倍,同时器件能耗整合在之前的60%之内。这种高效的传输能力不仅提高了通信质量,还有助于降低系统的整体功耗,进一步提升航天任务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值得一提的是其“抗干扰”能力,这一点在航天传输中尤为重要。由于航天环境复杂多变,信号干扰的风险相对较高,而“航天星闪”模组在研发过程中采用了前沿技术如“Polar 码”,大幅提升了其抵抗信号干扰的能力。这种增强的抗干扰性能够确保在各种复杂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信号传输,保障任务的顺利进行。
万源科技的研发团队表示,他们是在2023年9月正式启动该项目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航天星闪的通信距离从最初的30米成功扩展到了250米,数据丢失率也得以从1.58%降低至0.01%以下。这一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技术进展,不仅令国内航天通信领域的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也为未来的航天探索创造了更多可能。
“航天星闪”无线通信模组的成功测试,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领域无线通信技术的巨大进步,更为今后的航天任务提供了更加高效、安全和可靠的通信手段。今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航天星闪”模组将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全球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积极力量。中国航天科技的不断创新与突破,定将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航天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