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码科技 > 我国自主研发最大盾构机“江海号”首现长江隧道施工现场

我国自主研发最大盾构机“江海号”首现长江隧道施工现场

时间:2025-01-15 10:00

小编:小世评选

2024年1月1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的海太长江隧道施工现场,我国自主研发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隆重首现,标志着中国在大型隧道建设工程领域再迈出重要一步。此项工程为长江入海口区域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地区交通发展和经济带动奠定了基础。

海太长江隧道的建设不仅是工程技术的挑战,更是对盾构机性能的考验。该隧道起点位于南通海门区,终点抵达苏州太仓市,全长约11.185公里,设计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旨在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设计时速达到100公里。这一宏伟的工程目标正是承载了地方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美好愿景。

“江海号”盾构机是中国目前自主研发的最大盾构机,其整机长度达到145米,最大开挖直径为16.64米,总重量约为5000吨。在施工作业中,盾构机需要穿越复杂的地质带,包括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与粉细砂等多种类型的土层,这些复杂的土质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江海号”盾构机的开钻,意味着我国在大型隧道建设技术上已经迈入了新的阶段。

海太长江隧道的建设不仅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还需应对多达75米的埋深和最高7.5巴的水压。这对“江海号”盾构机的性能提出了严峻考验,也彰显了中国在大型工程设备的设计与制造能力上的飞跃。盾构机配备了先进的监测和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有效确保施工安全与顺利推进。

据了解,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是我国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增强区域交通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之一。完工后,该隧道将极大缩短南通和苏州之间的通行时间,推动区域的经济融合与发展。同时,还将提升长江沿线的交通承载能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促进沿江城市的协同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盾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污水处理、供水管道等领域。我国的盾构机研发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盾构机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应用。特别是“江海号”这样的超级盾构机,既是国内技术水平的体现,也是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盾构机的运作原理相对复杂,主要是通过高速旋转的刀盘和刀具将土层破碎并挤入机身内,然后利用推进系统将破碎的土壤向后推进,再通过输送系统将土壤排出。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扰动,降低地下施工对地表交通及建筑物的影响。

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盾构机的研发和生产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话语权,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江海号”的成功投入使用,将极大推动我国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技术进步,带来更高效、更环保的施工方式。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江海号”将于今年3月底正式进入掘进状态,届时,施工团队将紧密合作,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通过此次工程的推进,我们期待能够为未来我国更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积累宝贵的经验,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浪潮中,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决心,打造更为坚实的交通网络。随着“江海号”的成功首现,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隧道建设事业将继续快速发展,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