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码科技 > 复旦大学推出116门人工智能课程,全面改革教育模式

复旦大学推出116门人工智能课程,全面改革教育模式

时间:2025-01-14 19:20

小编:小世评选

复旦大学在2024-2025学年启动了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计划,推出了一系列116门人工智能(AI)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这项改革被冠以“AI 大课”的名号,意在为各学科学生提供一个跨学科的学习,深化人工智能的普及与应用。

这一创新的课程体系,标志着复旦大学在教育模式上的一次全面突破与更新。根据复旦大学的官方消息,这些课程属于“AI-BEST”体系,分为四个主要类别:AI 通识基础课程(AI-B)、AI 专业核心课程(AI-E)、AI 学科进阶课程(AI-S)和AI 垂域应用课程(AI-T)。

AI 通识基础课程(AI-B)将重点关注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数理基础、编程技能与伦理教育。例如,《具身智能引论》是一门特别为零基础学生设计的课程,向全校开放,尤其受到大一新生的热烈欢迎。这门课程由6位教师和15位助教共同教授,意在帮助学生建立对人工智能的基本认知。这样的设计,使得2764名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能够在各自的学术旅程中尽早接触到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从而推动这一新兴领域的横向扩展。

的AI 专业核心课程(AI-E)则聚焦于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和核心技术。这些课程将系统性地展现AI领域的基本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专业培养。复旦大学希望通过统一的专业培养体系,助力全校学生在未来的AI专业与AI+教育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也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做好了准备。

AI 学科进阶课程(AI-S)的推出,标志着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融合的进一步深入。复旦大学特别强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整合愈发重要。在这一课程里,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将AI技术应用于文、社、理、工、医各个学科,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的机会。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AI与各学科的关系,也为未来的跨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

,AI 垂域应用课程(AI-T)旨在具体化人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结合。这一部分课程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与各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场景,推进产教融合。例如,AI-T1课程将偏重于与市场需求对接,关注实践训练与真实问题解决。而AI-T2则鼓励各院系和教师围绕AI在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中的应用进行课题开发。这样的设定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行业动向与实际应用模式,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复旦大学推出的116门人工智能课程,是顺应科技迅速发展的趋势和教育改革必然需求的结果。人工智能不仅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话题,也是未来各行各业面临的广泛挑战和机遇。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复旦大学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技术能力和时代适应力的人才,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所学知识和技能。

随着人工智能不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复旦大学的这一重大改革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视野和研究,还展现出高等教育向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未来,复旦大学的“AI 大课”将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跨学科合作与实际应用的发源地,这为学生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可能性,也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教育创新的标杆。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