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码科技 > 西藏昌都市发现1.7亿年前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

西藏昌都市发现1.7亿年前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

时间:2025-01-14 11:0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在其官方博文中宣布,在西藏昌都市冻多村发现了两处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这一重要发现不仅为研究侏罗纪时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宝贵资料,也将进一步揭示当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据悉,该发现源自2023年7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昌都市卡若区北部进行的野外工作。研究团队在一个乡村道路两侧的岩石石壁上察觉到一些疑似爬行动物的脚印,经过初步确认后,便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遗迹学专家展开了深入合作。

经过近半年的细致调查和研究,团队最终明确此次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出现在中侏罗统东大桥组,年代距今约1.7亿至1.66亿年。这一时期正是蜥脚类恐龙繁盛的时代,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该地区的恐龙足迹化石与相邻层面发现的微生物遗迹、古藻迹、石针迹以及其他海生迹象共同揭示了一个低能浅水的古环境,进一步为该地区的古生态系统提供了线索。

新发现的两个恐龙足迹点分别包含早期蜥脚类和兽脚类恐龙的足迹记录。其中,第一个遗迹点有三个连续的兽脚类恐龙足迹,属于实雷龙足迹科(Eu

ontidae),这些大型足迹的存在显示了当时生态系统中掠食者的活跃程度;而第二个遗迹点则是孤立的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归属于副雷龙足迹未定种(Para

ontopodus isp),其足迹尺寸从8.8厘米到15.5厘米不等,显示出其造迹者的体长大约在2到3米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发现的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在区域内拓宽了这一类足迹的大小范围,并表明该地区可能不仅存在大型蜥脚类恐龙,同时也有较小型的个体。这一发现为蜥脚类恐龙的早成性和年龄隔离提供了有力证据,暗示着它们在生存策略上的多样性。

科学家们认为,此次化石的发现进一步强化了之前的假设,即中国西南地区东部在古特提斯洋时期,侏罗纪中期的恐龙动物群以蜥臀目的恐龙为主。这为我们理解恐龙在这一时期的进化历程及其生态位提供了新的视角。

岩石上保存完好的足迹不仅是某一特定时期的生物活动的证据,同时也能为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提供有关当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信息。这些小型蜥脚类恐龙的存在,提示了古代地球的生态系统是多么丰富与复杂,这为当前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

昌都地区发现的蜥脚类足迹化石还有助于我们研究更多关于恐龙迁徙和生活习性的线索,表明这些古代生物可能具有更为复杂的社会行为和生态适应能力。随着更多化石的发现与研究,我们能更清楚地描绘出侏罗纪恐龙的生活景象和它们所处的环境。

反映时代的足迹化石不仅是对一个古生物时代的见证,更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家们期望通过对这些化石的进一步分析,揭示更多关于恐龙如何在特定环境中生存与进化的奥秘。此次昌都市的发现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推动力,也展示了中国在古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潜力与成就。

昌都市冻多村的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极大丰富了我们对侏罗纪时期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也强调了西藏地区在恐龙化石研究中的重要性。这一发现是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一步,也为未来的科学探索打开了更广泛的视野。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